情侣间的相处,这样做更健康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在当今社会,独立自主的价值观日益受到推崇。然而,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F·伯恩斯坦和玛丽·A·朗古兰德在其著作《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中提出,适度依赖才是建立健康亲密关系的关键。他们指出,约30%的人在生活各方面表现出过度依赖,超过25%的人表现出障碍性疏离。相比之下,那些表现出适度依赖特点的人最快乐、对生活满意度最高、适应性最好。

那么,什么是适度依赖呢?伯恩斯坦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简而言之,适度依赖就是在独立和依赖之间找到平衡点。

适度依赖与过度依赖和过度独立形成鲜明对比。过度依赖者往往表现出无助、敌意、隐藏或冲突等模式,他们通过依附他人来逃避生活的挑战。而过度独立者则倾向于疏离,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肤浅的、公式化的,总是在精神上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两种极端模式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隔绝。

相比之下,适度依赖者能够建立更健康、更亲密的关系。他们既能够保持自我,又不害怕向他人寻求帮助;既能够享受亲密,又不会失去自主。适度依赖者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他们善于沟通。适度依赖者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愿意倾听对方的想法。正如《亲密关系》一书所言:“沟通是解决婚姻问题的第一把钥匙,也是最重要的钥匙之一。”

其次,他们懂得适度示弱。适度依赖者不会隐藏自己的脆弱,而是愿意在亲密的人面前展现真实的一面。这种真诚能够增进彼此的信任和亲密感。

再次,他们乐于协作。适度依赖者认为“我们”比“我”更重要,他们愿意与伴侣一起完成任务,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正如伯恩斯坦所说:“两个人共同去完成的事情越多(即便中间出现过争执),他们对关系的满意度越高,对彼此的评价也越高。”

最后,适度依赖者能够平衡给予和接受。他们既愿意为对方付出,也乐于接受对方的帮助。这种双向的奖赏机制能够促进关系的良性循环。

然而,要达到适度依赖并非易事。许多人因为童年经历而形成了不健康的依恋模式。例如,那些从小被过度保护的人可能更容易过度依赖,而那些被忽视的人则可能倾向于疏离。要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模式,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识别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边界。

  2. 学会表达。使用“XYZ陈述法”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抱怨或指责。

  3. 练习请求帮助。从小事开始,逐渐学会向他人寻求支持。

  4. 培养同理心。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5. 保持开放态度。不要害怕在关系中展现真实的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总之,适度依赖是一种能力,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在独立和依赖之间找到平衡,我们能够建立更健康、更亲密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正如伯恩斯坦所说:“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让我们学会适度依赖,共同创造更美好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