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洛阳汉魏故城,千年遗址气势磅礴,中华圣城历史悠长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洛阳,这座被誉为“九朝古都”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而位于洛阳东郊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则是这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护者。作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朝代的都城,汉魏洛阳故城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漫步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座始建于西周、废弃于唐初的古城,建都史长达540余年。北魏时期的洛阳城,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格局保存最完整、保存状况最好的都城遗址之一。

汉魏洛阳故城的布局独具匠心。它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最高成就。其中,宫城位于城内北中部,南北长1398米,东西宽660米,占全城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宫城的南门阊阖门,是北魏宫城的正门,门址台基为长方形,东西44米,南北24米。城门两侧前方修有东阙和西阙,东西对称,两阙台之间间距达40余米。这种布局不仅气势恢宏,更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正门置双阙的先河。

在探访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铜驼大街。这条笔直的道路是汉魏洛阳城的中轴线大街,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都城史上最早的城市轴线大街。路两旁种植的绿植为道路勾勒出边框,仿佛让人看到了千年前的繁华景象。铜驼大街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魏明帝为了装饰洛阳城,在宫城正门阊阖门外的大街两侧放置了一对铜驼。这对铜驼不仅装饰了城市,更象征着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重要地位。

汉魏洛阳故城不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太极殿。虽然地面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留下的大面积夯土台基仍然彰显着它的宏伟。在周边村民的口中,这座宫殿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金銮殿”。

除了宏伟的建筑,汉魏洛阳故城还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如“挑肥拣瘦”、“乐此不疲”、“马革裹尸”等,都源自这里。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都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魏洛阳故城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出发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导致大批汉人南迁,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从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教育形式、理念、内容、模式等方面,都能找到河洛文化的影子。

如今,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将于今年10月建成开放的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将系统展示汉魏故城遗址60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这座博物馆将成为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又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

汉魏洛阳故城,这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岁月的古城,不仅是一座遗址,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智慧,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探访汉魏洛阳故城,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