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非要说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密不可分,承认古蜀文明传承很难吗?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古蜀文明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其与中原文明关系的热烈讨论。究竟是独立发展,还是与中原文明密不可分?这个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入思考。

三星堆文明无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青铜面具、神树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大量使用象牙的祭祀习俗,都显示出与中原文明的不同。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所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造型‘奇奇怪怪’,很神秘,是因为不了解,进而产生很多遐想。”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构成了三星堆文明的鲜明个性。

然而,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考古发现表明,三星堆出土的玉琮、玉璧等礼器,与中原地区的风格极为相似。特别是牙璋这种礼器,在三星堆和中原二里头文化中都有发现。这表明,三星堆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中原文明的影响,使用了一些“夏礼”。

那么,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认为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密不可分呢?这可能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原中心”观念有关。在传统的历史叙述中,中原文明往往被视为中华文明的中心和正统,其他地区的文明则被视为边缘或附属。这种观念影响了我们对三星堆文明的认知。

然而,承认古蜀文明独立传承并非易事。一方面,缺乏文字记载使得我们难以全面了解三星堆文明的内部发展脉络。另一方面,考古发现的文物往往需要与文献记载相印证,而文献记载又多以中原为中心。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局限,使得我们难以完全摆脱“中原中心”的视角。

尽管如此,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仍然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重要启示。它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并非单一中心的产物,而是由多个区域文明共同创造的。正如考古学家苏秉琦所言,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的过程,各个区域文明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与中原文明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它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又与中原文明保持着交流与互动。这种既独立又联系的关系,正是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不应简单地将三星堆文明视为中原文明的附属,也不应完全割裂它与中原文明的联系。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角,去理解三星堆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为构建更加包容、开放的文明体系提供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