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美联储正面临一个棘手的挑战:如何在不扰乱市场的情况下减少金融体系中的准备金,实现所谓的“软着陆”。随着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以结束新冠疫情时期的支持(已撤走约1.4万亿美元资金),市场的焦点越来越转向何时应该停止缩表。
然而,准备金“软着陆”的难点在于对“充足”准备金的界定模糊。美联储试图将准备金从“充裕”调整至“充足”,同时又要避免出现短缺。美国银行利率策略主管马克·卡巴纳表示,美联储要是成功地实现“准备金的软着陆”,将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为了判断何时接近目标水平,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包括银行准备金总量、货币市场中的关键利率,以及存放在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协议工具中的现金余额。其中,逆回购工具的余额变化尤为引人注目。虽然该工具的余额在下降,但最近几周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关于该工具何时会完全枯竭及其对系统流动性的含义,各方意见存在分歧。
专家预计,美联储最早可能在5月宣布放缓缩表步伐,将每月减持国债的上限减半至300亿美元。纽约梅隆银行美洲宏观策略师约翰·维利斯也持相同观点。然而,对于美联储而言,以正确的方式减少准备金至关重要。准备金不足可能导致利率突然飙升,进而打乱国债市场,并使企业融资变得困难。
随着准备金的减少,利率可能会逐步上升,但在过渡期间,供需失衡可能导致短暂的利率飙升。卡巴纳指出,美联储将会同时关注利率本身及与之相关的波动性,以此来决定何时实际上需要停止量化紧缩(QT)。
美联储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如何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正如2018年12月FOMC例会承认的,“将准备金降低到与准备金需求曲线开始向上倾斜的水平非常接近的水平,可能会导致短期利率的波动性大幅增加,需要频繁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或新的利率上限工具,才能保持有效的利率控制。”
美联储的策略是,在准备金略高于最优准备金水平时减缓并停止缩表。停止缩表后,准备金可能会继续下降,直到美联储判断其处于充足水平。此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将进入到“内生增长”阶段,通过购买资产恢复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增加准备金供给。
美联储的这一策略体现了其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的谨慎态度。然而,市场对美联储的行动高度敏感,任何政策调整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因此,美联储必须在保持市场稳定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总的来说,美联储正面临着一个复杂的政策抉择。如何在不扰乱市场的情况下减少准备金,实现“软着陆”,将考验美联储的智慧和能力。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信号,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市场波动的准备。毕竟,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道路上,不确定性始终存在,而美联储的每一步行动都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