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亿造的上海中心大厦,到底能用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100年,而非网上流传的50年。这座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自2008年开工建设以来,就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以确保其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网上流传的“50年寿命”说法,源于对《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误解。该标准规定,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而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作为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使用年限自然不低于100年。

事实上,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创新技术。在地质条件方面,工程师们将千米勘探钻机打入地下288米,最终发现地下80-86米的第9层土壤层最适合作为大厦核心区桩基的持力层。为了提高单桩的承载能力,工程师们采用了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技术,使单桩极限承载力从800吨提高到3100吨,为支撑近85万吨的建筑重量铺平了道路。

此外,为了抵消狂风给大楼带来的摇摆,上海中心大厦125层还安装了一个重达1000吨的电涡流阻尼器。这个被称为“上海慧眼”的阻尼器,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开发的世界上首个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也是国际上首次将电涡流阻尼用于超高层建筑的风阻尼器。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长期维护和更新需求不容忽视。上海中心大厦的总造价约为150亿人民币,如此巨额的投资如何在100年内得到回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超高层建筑的运营成本通常较高,包括能源消耗、设备维护和更新等。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的某些部分可能需要定期更新以保持竞争力。

从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并非总是明智之选。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超高层建筑本身并不经济。”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土地资源稀缺、城市形象需求等,超高层建筑仍然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总的来说,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标志性建筑,其设计和建设体现了中国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技术实力。虽然其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100年,但如何在漫长的生命周期内保持其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仍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