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你可能不知道,你每天穿在身上的衣服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日常穿着的衣物中存在大量化学物质残留,其中一些有害物质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研究人员检测了60件来自瑞典和国际服装生产链的衣服,初步分析发现这些衣服中含有数以千计的化学物质,约有百种化学物质成分被初步识别。其中,有些物质并非来自于生产者,而可能是由运输过程导致的化学物质残留。
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使用。以NPE(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例,在纺织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印染、清洗的工序。但NPE是全世界公认的环境激素,具有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可能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殖和发育。
除了NPE,服装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质:
偶氮染料:在人体皮肤长期持续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存在安全风险。
邻苯二甲酸盐: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干扰内分泌,长期接触会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女子提早发育,增加乳腺癌等危害。
有机锡化合物: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影响细胞免疫性,甚至引起糖尿病和高血脂病。
这些有害物质之所以存在于服装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成本考虑。例如,NPE是一种低价高效的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于工业及消费品生产中。如果突然更换替代品,会增加企业成本。此外,国内外没有任何法规限制残留有NPE的产品的销售,这也导致了企业缺乏改进的动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和避免这些有害物质呢?专家建议,新买的服装应该先清洗再穿。不要购买有异味的纺织品,因为有发霉的味道、煤油的气味、鱼腥味、苯类的气味等异味的服装大多甲醛含量超标。而贴身衣物须避免红色、黑色等色牢度容易不符规定的产品,如有掉色现象则不能贴身穿着。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关注一些安全认证标志,如OEKO-TEX®认证,该认证机构基于安全标准,对申请认证的企业开展产品检查等,为各厂商的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服装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一个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提高对服装安全的关注度,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同时呼吁政府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穿上“安全”的衣服,远离“隐形杀手”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