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下司古镇,这座被誉为“小上海”的黔东南古镇 ,曾是明清时期的繁华商埠,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这座被遗忘的古镇,正在重焕生机,成为贵州旅游的新亮点。
下司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因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而得名。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 ,到民国时期发展成为闹市,是黔东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下司古镇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近年来,这座古镇才重新焕发生机。 2024年4月1日起,下司古镇免收门票 ,这一举措使得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特别是在暑期,下司古镇迎来了新一轮的旅游热潮。
走进下司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鹅卵石花街。这条街道因用鹅卵石铺路而得名,两旁至今还保存着古代的商铺和建筑。当年陆上交通闭塞,水上交通时兴,地处清水江畔的下司成了黔东通往贵阳等地的重要通道。正是基于其重要性,当地豪门及云集此地的商贾便建起了这条鹅卵石花街。花街兴建后素有“小上海”之美誉,在此停泊的船只长达几公里,夜晚灯火辉煌,其境壮观。
古镇两岸大街还保留着30余米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大码头为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条石铺砌成扇形。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设施,见证了下司古镇昔日的繁华。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下司古镇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月亮岛、桃园岛、紫薇岛等景点 ,滩浅水缓,岛上绿树成荫,绿草如毯,偶见野鸭成群飞过,颇有“山如青螺黛、水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韵味。
来到下司古镇,不可错过的还有当地的特色美食。 下司酸汤鱼是黔东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 ,选用清水江野生活鱼或田鱼,如角角鱼、鲤鱼、鲑鱼、鲧子鱼、鲶鱼等,汤用米酸或辣椒酸加入姜、蒜、蕃茄、花椒、味精、鱼香菜等调配而成,属绿色食品,色、香、味俱全,肉质细嫩,口感好,汤鲜、刺激食欲,可增加饭量,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上等好菜。
下司狗肉汤锅也是当地一绝 。选用十多斤的本地小黄狗,肉嫩皮薄;宰杀后用稻草熏烧,色至微黄、皮脆;砌成大块放入大铁锅中,倒入清水(清水江河水),用木柴大中火煮到半成以上熟,肉香汤鲜皮脆骨剔;后用小铁锅架在炭炉上,舀入大铁锅中的原汤,放狗肉香(薄荷)、长葱、芫荽制汤,汤开放入砌成小块的狗肉;上好的蘸水(本地朝天辣、葱姜、狗肉香、芫荽,狗肉香必不可少)和米酒、时令新鲜蔬菜。
此外, 下司露地草莓也是不容错过的特产 。下司镇花桥村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露地草莓,全镇种植露地草莓已达3000亩,是贵州省露地草莓较大的产区。露地草莓于十月份开始种植,经过长达半年左右的自然生长期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后才开始上市,因此,下司露地草莓酸甜可口,质量上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对于游客来说,最佳的旅游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中旬,届时下司古镇会举行龙舟大赛和斗牛大赛,热闹非凡。此外,暑期也是游览下司古镇的好时机。今年暑期,下司古镇景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码头街演绎、音乐啤酒节、周末彩虹跑、体育小镇嘉年华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总的来说,下司古镇是一座融合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活力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想感受古镇的历史韵味,还是体验现代旅游的乐趣,下司古镇都能满足你的需求。这座曾经被遗忘的“小上海”,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