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果,一种酷似灯笼的浆果,酸甜营养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灯笼果,这种外形酷似小灯笼的黄色浆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全球食客的味蕾。它的旅程,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开始,穿越大洋,最终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世界水果”。

灯笼果的学名是Physalis peruviana,属于茄科酸浆属。它原产于秘鲁和智利,当地人称之为“aguaymanto”或“topotopo”。这种植物在南美洲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加帝国时期。印加人不仅将它作为食物,还发现了它在医药方面的用途。

18世纪末,灯笼果被引入欧洲。1774年,英国开始栽培这种植物。不久之后,它又传到了南非的好望角地区。有趣的是,灯笼果在南非获得了“Cape gooseberry”(开普鹅莓)的昵称,尽管它与真正的鹅莓(Ribes属)并无亲缘关系。

灯笼果的全球之旅并未止步于此。19世纪初,它又来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这些新的土地上,灯笼果不仅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水果,还被广泛用于制作果酱、果酒等食品。如今,它已经在世界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水果。

灯笼果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与其卓越的营养价值密不可分。每100克鲜果中含有高达200毫克的维生素C,这一含量仅次于猕猴桃,远高于大多数其他水果。此外,灯笼果还富含18种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如铁、锡、钾、磷、锌)以及维生素A、B1、B2等营养成分。

除了直接食用,灯笼果还有许多独特的食用方法。在南美洲,人们喜欢将它制成一种名为“chicha”的发酵饮料。在欧洲,灯笼果常被用于制作甜点和果酱。而在亚洲,灯笼果则被用来制作果酒和果脯。有一种特别的食用方法值得一提:将灯笼果与天冬和黄花菜根一起煮汤,据说可以清热解毒、滋补身体、美容养颜。

灯笼果的药用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传统上,它被用于治疗感冒、咳嗽、黄疸型肝炎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灯笼果中的生物黄酮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等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血压的功效。

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到世界各地的餐桌,灯笼果的旅程不仅是一段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段人类对自然馈赠不断探索和认识的过程。这种小小的黄色浆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正在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健康生活的新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