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养殖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巴沙鱼,这种原产于越南湄公河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近年来在中国的养殖业中异军突起。其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无肌间小刺的特点,使其迅速成为市场新宠。然而,要成功养殖巴沙鱼,掌握其独特的养殖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巴沙鱼养殖环境要求严苛

巴沙鱼对养殖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水温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巴沙鱼属于热带鱼类,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至16℃时,巴沙鱼就会停止进食;若水温低于10℃,则可能导致冻伤甚至死亡。因此,养殖池塘应选择在水质干净、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地区,池水深度不宜低于两米,以保持稳定的水温。

此外,巴沙鱼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容忽视。理想的养殖水质应为微碱性,pH值控制在7.5-8.5之间。养殖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整pH值,确保巴沙鱼在最佳环境中生长。

苗种培育阶段需精心照料

巴沙鱼的苗种培育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传统方法是在肥水池塘中“开花”,放养密度可达30万尾/亩。在这一阶段,需适时提供充足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作为饵料。值得注意的是,巴沙鱼幼苗有互相残食的现象,因此在饵料不足时,应及时补充丰年虫幼体或投喂蛋黄微粒,以提高育苗成活率。

成鱼养殖高密度高效益

巴沙鱼生长迅速,个体大,产量高,亩产量可达4000-5000公斤。在成鱼养殖阶段,放养密度通常控制在4000-5000尾/亩。饲料可使用普通罗非鱼料,蛋白含量在28%-32%之间。投喂量根据鱼的总重量而定,一般为鱼体重的3%-5%。在良好的养殖条件下,巴沙鱼养殖5个月即可达到1-1.5公斤/尾的商品规格,亩产约4500公斤。

养殖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尽管巴沙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但在养殖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巴沙鱼对氧气的需求不高,但应适时增氧,保持池塘中的溶氧量。其次,随着巴沙鱼的生长,其排泄物和残留饲料会影响水质,因此需定期换水,控制好水中的pH值,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巴沙鱼的常见疾病较多,应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粉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并在饵料中适当添加预防药物。同时,还需注意防范各种不良天气,防止鱼体出现机械损伤产生伤口。

巴沙鱼养殖前景广阔

巴沙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巴沙鱼加工食品已远销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中国,广东、海南等地的养殖已获得成功,养殖成本约为8-9元/公斤,塘头价可达12元/公斤,亩纯利约1.5万元。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巴沙鱼养殖业有望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的新亮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巴沙鱼养殖前景看好,但养殖者仍需谨慎。一方面,要从自身养殖技术、环境和资金等方面慎重考虑;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市场变化,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只有科学养殖、合理规划,才能在巴沙鱼养殖业中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