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5
猥亵儿童罪是指以淫秽下流的手段猥亵不满14周岁儿童的行为,严重侵害儿童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7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近年来,猥亵儿童犯罪案件呈现多发态势。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猥亵儿童犯罪案件8332件,其中2017年2962件,2018年3567件,2019年上半年1803件。这些数据反映出猥亵儿童犯罪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也凸显了加强预防和打击的紧迫性。
猥亵儿童罪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直接接触型,也有新兴的网络隔空猥亵。例如,2017年发生的骆某猥亵儿童案中,被告人骆某通过QQ软件威胁恐吓13岁女童小羽,强迫其自拍裸照并传送给他观看。这一案例揭示了网络环境下猥亵儿童犯罪的新特点,即不直接接触儿童身体,而是通过网络手段实施猥亵行为。
猥亵儿童罪对受害儿童造成的伤害是长期而深远的。它不仅侵犯了儿童的人格尊严,还可能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其健康成长。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教师身份或网络社交平台,对多名儿童实施猥亵,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我国对猥亵儿童罪采取零容忍态度,坚持依法从严惩处。2018年,在判处刑罚的猥亵犯罪分子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达23%以上,高出全国同期刑事案件近8个百分点。对于情节恶劣的案件,如利用教师身份多次猥亵多名年幼女学生的张宝战案,法院均认定属情节恶劣,依法从重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而,仅依靠法律惩处是不够的。预防和打击猥亵儿童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网络猥亵行为。再次,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司法、教育、民政等多方资源,形成保护儿童权益的合力。
最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儿童权益保护,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让他们远离猥亵儿童罪的侵害,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