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会死在五丈原?五丈原在如今的哪个地方?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是一块高约120米、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的黄土台原。它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东西临麦李河和石头河,地势险要,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与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展开了一场长达百余日的对峙 ,最终 诸葛亮病逝于此,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其一生中规模最大、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军事行动。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此次北伐,诸葛亮不仅联络了东吴在东线同时发动进攻,还动员了蜀汉几乎全部的兵力。为了解决后勤问题,他发明了木牛流马运输,并采取战场屯田的方式,保证了全军的粮草供应。

然而,面对诸葛亮的强势进攻, 司马懿采取了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的策略 。他深知诸葛亮的战略是以攻代守,战术上以守代攻,因此决定不与蜀军正面交锋,而是采取消耗战,等待蜀军粮草耗尽自行撤退。这种策略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是对蜀军实力不足的精准判断。

诸葛亮为了逼迫司马懿出战,采取了各种手段,甚至送给他巾帼以示羞辱,但司马懿始终坚守不出。这种对峙局面,连后世的李世民都评价道:“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

事实上,诸葛亮并非没有打破对峙的办法,但奈何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将领。如果要打破对峙,只能攻敌必救,在运动中调动敌人,予以歼灭。然而,司马懿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已经吃过大亏,他的行动更加谨慎小心。如果诸葛亮要从司马懿的侧翼穿插过去,进攻其后方,那么蜀军的侧翼和后方交通线也将暴露在魏军的兵锋之下。 诸葛亮兵力有限,无法保证侧翼和后方的安全

此外,诸葛亮原本计划从汉中派兵袭击司马懿的后方,但由于李严的破坏而放弃。李严是诸葛亮时期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如果他能够和诸葛亮配合,从汉中翻越秦岭,直插司马懿的后方,将会一举打乱司马懿的防守方案。但李严被撤职流放后,诸葛亮的这个方案就无法实施了。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得采取对峙的方法,与司马懿比耐心、比毅力。然而,长期的对峙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上身体原因,最终导致诸葛亮积劳成疾,于234年8月23日深夜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的死,不仅结束了他壮志未酬的一生,也标志着蜀汉北伐事业的终结。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结束了诸葛亮个人的传奇生涯,也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的死,使得蜀汉失去了最杰出的军事和政治领袖,加速了蜀汉的衰落。而对司马懿和魏国来说,诸葛亮的死解除了他们最大的威胁,为后来魏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五丈原之战,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决定性的胜负,但在战略和政治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位杰出军事家的智慧和谋略,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格局。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悲壮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事件,至今仍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