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上海本帮菜,以其浓油赤酱、咸淡适中的独特风味,成为海派饮食文化的代表。作为中国主要的地方风味菜之一,本帮菜不仅承载着上海人的味觉记忆,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本帮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当时,上海已有本地人开设便饭店。随着上海开埠,各地菜系纷至沓来,形成了所谓的“十六帮别闹申城”的局面。然而,本帮菜并未在激烈的竞争中消亡,反而在吸收各方之长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正如上海老饭店总经理兼总厨任德峰所说:“上海菜起源于本帮菜,本帮菜为上海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众多本帮菜餐厅中,上海老饭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这家创立于1875年的老字号,不仅是本帮菜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上海饮食文化的活化石。走进老饭店,你会发现菜单上的分类与众不同:不是常见的冷菜、热菜、汤,而是按照烹饪方式和菜品品种划分,如“沪味餐前菜”“经典上海菜”“蟹粉菜”等。这种分类方式,恰恰体现了本帮菜对烹饪技艺的重视。
老饭店的招牌菜“虾籽大乌参”堪称本帮菜的典范。这道菜的制作过程繁琐至极:乌参要经过明火烤焦、刮焦、凉水浸泡约15小时、洗干净再放水煮开并焖烧12个小时,之后重复煮开焖烧一次,再开膛去肠、再洗净,再加热两次,“涨发一个乌参一般要费时7天”。正是这种对食材和工艺的极致追求,造就了本帮菜的独特魅力。
然而,本帮菜并非固步自封。在坚持传统的同时,它也在不断创新。上海老饭店推出的“迷你扣三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道菜将传统的扣三丝切成如棉纱线般粗细,每份45克的“小山”里藏着1999根吹弹欲断的丝!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厨师的精湛技艺,更满足了现代人对精致美食的追求。
本帮菜的这种传统与创新并重的特点,恰恰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正如任德峰所说:“上海人做事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本帮菜用普通的鸡鸭鱼,烧出别人烧不出的味道,既能让老百姓感到亲切,又能登上大雅之堂,这正是上海菜的魅力所在。
今天,当我们品尝一道道本帮菜时,我们不仅在享受美食,更在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从“老饭店”到“新天地”,从“浓油赤酱”到“清淡爽口”,本帮菜的演变,正是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缩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传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