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1865年5月18日,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出身的军事统帅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府菏泽县高楼寨附近的吴家店被捻军包围,最终战死。这位被誉为“清朝长城”的蒙古亲王的陨落,不仅是一个军事将领的悲剧,更是晚清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僧格林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成吉思汗弟弟拙赤合撒儿的二十六代孙,他本是科尔沁左翼后旗一个普通的蒙古家庭出身。然而,命运的眷顾让他成为了嘉庆帝的嗣外孙,并最终继承了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从1825年袭郡王开始,僧格林沁在清朝的军事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太平天国北伐期间,僧格林沁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853年,他率领清军在天津南郊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1855年又在山东冯官屯击败太平天国李开芳部并生擒李开芳。这些胜利不仅保住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也让僧格林沁成为了清朝倚重的军事支柱。

然而,僧格林沁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虽然在1859年指挥大沽口海战大败英法联军,但1860年的大沽口、天津失陷,以及随后的八里桥之战惨败,让蒙古主力尽丧,英法联军甚至攻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这些失败让僧格林沁被夺去了爵位,但仍然担任钦差大臣。

僧格林沁的死对清朝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出身的军事统帅,他的逝去标志着清朝失去了对军事力量的直接控制。此后,清朝不得不依赖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将领,军权逐渐落入湘军、淮军等汉族武装手中。

僧格林沁的死讯传回北京后,清廷震惊,命侍卫驰驿迎柩回京,辍朝三日以示哀敬。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甚至御驾亲到僧格林沁府中致祭,并为他立祠。这种规格的哀悼,充分体现了僧格林沁在清朝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僧格林沁的死,不仅是一个军事将领的悲剧,更是清朝军事力量衰落的缩影。他的逝去,标志着清朝军事格局的重大转变,从此汉族将领逐渐掌握了清朝的军事大权。这种变化,对清朝末年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走向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