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1992年,潜水爱好者耿卫在云南抚仙湖潜水时意外发现水下有大量人工建筑遗迹。 这一发现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也让抚仙湖这座中国第二大深水湖泊再次成为焦点。
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专家们已经探明抚仙湖 水下古城遗迹面积达2.4平方公里 ,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澄江县城。 水下古城中有8座主要建筑,包括一座高20多米、相当于十层楼高的金字塔式台阶建筑 ,以及一条300米长、7米宽的石板路。这些发现表明,水下古城确实存在人类活动的痕迹。
然而,关于这座水下古城的身份和来历,专家们仍存在诸多争议。 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古滇国国都或俞元古城 ,但这一说法很快被推翻。古滇国或俞元城的建筑结构应为土木结构,而水下古城的建筑结构以石头为主。此外,水下古城的规模远超当时的县级或郡级城市,面积达2.4平方公里,远大于汉代一般县级城市的0.25平方公里或郡级城市的0.64平方公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曾指出,对抚仙湖水下考察应该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在没有充分、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要轻易作出结论。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也表示,界定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性质应当慎重。
尽管水下古城的真实身份仍是个谜,但它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影响已经显现。抚仙湖已成为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对古滇文化和水下考古感兴趣的游客。当地政府也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如在抚仙湖北岸建设占地240亩的“仙湖迷城”景区,重现滇濮文化的魅力。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滇文明,还可能改写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正如专家所言,抚仙湖水下建筑是一个可以揭开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之谜的石质建筑群落。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揭开这座神秘水下古城的面纱,揭示它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