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5
银杏果,又称白果,是秋季常见的食材之一。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富含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然而,银杏果也暗藏风险——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那么,银杏果为何会引发中毒?我们又该如何安全地享用这种美味呢?
银杏果的营养价值不容忽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黄建的介绍,烘干的白果仁含有约60%~70%的淀粉、13%的蛋白质和3%的脂肪,以及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如固醇、维生素、核黄素、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等。此外,白果还含有银杏特有的活性成分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适量食用有益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然而,银杏果中也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如银杏酸、银杏毒素、氢氰酸和致敏蛋白等。这些成分主要存在于白果的胚芽和胚乳中。其中,银杏毒素是引起白果急性中毒的主要毒性物质。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都可能导致中毒。
银杏果中毒的症状通常在食用后3~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泄泻、惊厥、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少数人会出现感觉障碍、下肢瘫痪等症状。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及时就医。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全地食用银杏果呢?黄建研究员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去除毒性部位。食用前应剥除硬壳,用开水煮沸10分钟脱去衣膜,并抽去胚芽。如果是捡拾的银杏果,剥除外种皮时最好戴上手套,以防银杏酸对皮肤产生腐蚀。
其次,务必充分加热。白果不能生食,必须通过高温烹饪的方法去除其中的有毒成分。可以采用蒸、煮、炒等方式,但都要确保充分加热。
最后,严格控制食用量。即使是熟制的银杏果,也不宜过量食用。建议每次成人食用10~20粒为宜,儿童不要超过5粒,婴幼儿则不宜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银杏果并非唯一具有潜在毒性的食材。许多常见的食材,如四季豆、杏仁、木薯等,在未经适当处理或过量食用时都可能导致中毒。这提醒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银杏果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但同时也暗藏风险。通过了解其特性,采取正确的处理和食用方法,我们就能安全地享用这种秋季美味。在品尝银杏果时,我们要记住:适量食用,安全第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食与健康兼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