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9
扬州炒饭,这道被誉为“中国名菜”的美食,不仅是淮扬菜系中的佼佼者,更是一项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湛技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从吴王夫差开邗沟时船娘创制的蛋炒饭,到隋代越国公杨素创制的碎金饭(即鸡蛋炒饭),再到清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的改良,扬州炒饭的制作技艺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精进。
扬州炒饭的制作技艺堪称一门艺术。从选料到烹饪,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正如一位资深厨师所言:“扬州炒饭工艺复杂,程序繁多,易学难精。”米饭的处理尤为关键,要经过浸泡、沸水汆米、旺火蒸煮等步骤,以确保米饭“颗粒分明,入口软糯”。配料的选择也颇有讲究,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如鸡肉要取鸡腿而不取鸡脯,火腿要取南腿而不取北腿,虾仁要取湖虾而不取河虾。
炒制过程更是考验厨师功力的时刻。要以“寸劲”抖腕,掌握好火候,确保饭粒颗颗分清,诸味融和。米饭倒入蛋液的时机也极为讲究,要在蛋液“将凝固而又未凝固时”进行,这一技巧被称为“击其半渡”。三次入葱的时机也各有不同,分别是为了使饭香、蛋香和配菜香。
扬州炒饭的制作技艺不仅是一种烹饪方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1990年,中国烹饪协会编纂《中国名菜谱》,将扬州炒饭列为名菜。2005年,在联合国庆祝“国际稻米年”推出的“环球300种米饭食谱”中,扬州炒饭更是位居中国入选食品之首。这不仅彰显了扬州炒饭的卓越品质,也体现了它作为中国美食代表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炒饭的保护和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扬州市已制定保护计划,包括整理研究中国炒饭史、探讨最新动态,研究扬州炒饭技艺,培训制作人才等。这些举措不仅是为了传承这门技艺,更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中华美食文化的瑰宝。
扬州炒饭,这道源自扬州的美食,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全球华人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的美食记忆。它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张城市名片,一种文化符号。正如一位美食家所言:“世界各国许多人士先知扬州炒饭,后知扬州。”这道美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