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成语:羽扇画水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羽扇画水”是一个源自东晋时期的成语 ,意指以白羽扇划水渡江的神奇能力。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晋书·艺术传·吴猛》。据记载,东晋时期,吴猛年四十岁时,得到了邑人丁义传授的神方。在返回豫章的途中,江水波涛汹涌,难以渡过。吴猛不借助船只, 仅凭手中的一把白羽扇,在江面上轻轻一划,江水便分开 ,形成了一条陆路。他从容不迫地走过,待他过江后,江水又恢复了原状。这一神奇的举动让旁观者惊叹不已。

这个传说不仅展现了吴猛的超凡能力,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超自然能力的向往。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这个传说的广泛流传。

在现代汉语中,“羽扇画水”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有超凡的能力或办法高超。例如,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能会说某人“羽扇画水”般轻松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的应用范围已经超出了其原本的神话色彩 ,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能力。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羽扇画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吴猛以简单的工具(羽扇)驾驭强大的自然力量(江水),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和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在当代语境中,“羽扇画水”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智慧,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它鼓励我们像吴猛一样,即使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尝试和创新。

总的来说,“羽扇画水”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既要尊重自然,又要勇于创新,用智慧和创造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