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之九歌(大司命篇)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大司命》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 ,收录于《楚辞》中。这首诗是《九歌》组诗的一部分, 专门用于祭祀掌管人类生死的神灵——大司命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大司命》中,屈原通过主巫的唱辞,描绘了一个威严、神秘、忠于职守的神灵形象。诗中写道:“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这几句生动地展现了大司命降临人间的场景,体现了人们对这位生死之神的敬畏之情。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司命》中蕴含了一种独特的生死观。诗中提到:“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这表明大司命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大权,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的宿命论态度。然而,这种宿命论并非消极被动,而是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诗中又说: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这表明虽然人的生死由天定,但人们仍然应该珍惜生命,努力生活。

这种生死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强化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珍视。正如《大司命》中所言: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这提醒人们时光易逝,应当珍惜当下。其次,这种生死观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诗中“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的句子,表达了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无奈,但也透露出一种达观的态度。

《大司命》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部深刻的思想文献。它通过祭祀仪式中的唱词,将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具象化、仪式化,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哲学思想,甚至日常生活的态度。

在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大司命》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它提醒我们,虽然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珍惜当下,活出精彩;虽然生死离别不可避免,但我们仍可以保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这种古老而常新的智慧,正是《大司命》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