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实修要诀,元气是根本,元神是主宰!

发布时间:2024-09-18


1

《心印经》指出:“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其中的“精”是每个人所具备的,通俗地说,指的是肾精或后天的生命力,所有生物均有。

这里的“气”则是精的升华,称为“元气”,元气是法力的根本力量。

炼精化气就是强调精升华为气。

常人虽然也有元气,但数量相对较少,且在未受控制的状态下自由地在经络中流动。

普通人身体能够自发把部分精升华为气,但这通常很有限,只足以支持身体的基本运转。

无论人或其他生灵,都是以元气为生,元气耗尽则身亡。

元气充足的人身体健康、寿命延长,精神充沛、活力四射;而元气稀少的人则身体虚弱、寿命短,常感疲惫不堪。

理论上,所有精均可转化为气,但在现实中却是不可能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在消耗着精,形形色色的妄念与欲望,任何让你心动的享受,都会消耗精华,这不仅仅是色欲所致。

由于色欲对肾精的消耗较为明显,因此道家常强调无漏,旨在将一切精华转换为元气。

至于“神”,它是指人的“元神”。

元神每个人都有,但在没有进行修炼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未曾体验过其存在,元神如同沉睡了一辈子。

在修行的道路上,元神至关重要。

道家提出的“剖开我中我”,其中“我中的我”即为元神。

诸如“形而上的我是谁”、“真我、本来面目”等说法皆指向元神。


2

元神不仅有自主感知能力,还有另外一种区别于常规感官的感官系统,称之为“神识”。

神识能够内视,即感知自身的内部,并且不仅能感知,还能指挥并调动元气运行。

同时,神识可以外观,洞察外部的世界。

在结丹之前,对外神识只能用于感应和观察,但在结丹之后,神识获得了元气的能量,便能与外部的客观物体发生互动。

精气神三宝构成了修行法力的基础。

在道家的丹道修炼中,初阶阶段就是在元神清醒自主的状态下,努力使精华不再外泄,尽量转化为元气。

元气是法力的基础,充足的元气能够使元神与元气相融合,这便是金丹。

在金丹形成前,元神和元气是分离的状态,结丹后,元神和元气合而为一,勉强可以称作是有意识的能量体,或称之为有能量的意识体。

在这一阶段之后,还有更高的境界,比如婴儿出神等,最终的目标是让元神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正如老子所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综上所述,道家的修为法力的本质在于清醒的元神依循功法的操作,自发地使精升华为气,气作为法力的基础,最终实现元神与元气的融合。

通过元气来作为能量基础,以元神作为意识的指导者,最终目标是将元神的意识能量化地存在。

然而,道家的终极目标绝非意味着要放弃肉体。

元神可独立于肉体存在,但并非必然要求脱离肉体,这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修炼肉体方面的锻炼是贯穿始终的,所谓性命双修、贵己身重于天下即是如此。

古人谈及成仙时所说的“白日飞升”,指的是连同肉体一同飞升的状态。

而关于肉体消失后元神存在的说法,如“兵解”或“尸解”,则明显是两个层次。

某些流派主张抛弃肉体,从本质上看,侧重于元神而忽略肉体,其功法涉及精气的内容并不多,主要关注顿悟,通过四禅八定的体系打磨元神。

不过我个人认为,没有元气的能量支持,元神在修行中也会失去根基。


3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名道家在年纪渐长后常显得非常瘦削。

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这正是只注重修炼元神而忽略精气的外在表现。

虽然强大的元神需要能源基础的支撑,但单靠精气的修炼,身体最终会被抽干。

当然,这只是从道家信徒的角度进行解读,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修行之路,具有其独特之处。

另外像西方教义也强调精神的纯净、虔诚信仰可使其“感受到上帝的关爱”,实际上无非是定心与唤醒元神,通过神识来展开法力修为,颇类似于请神上身的方式(至于所请的是否是真正的神祇,便不太好说了)。

另一个特征明显的流派是密宗,其修行起初需令元神神识清醒,包含三脉七轮的部分,侧重于身体精气的修行。

然而,我个人只接触过基础内容,对后续更深入的部分了解不多,但有些同行的高人认为这与道家金丹的过程相似,然而密宗修行中,元神与元气往往未能融合,后期可能导致元气失控,最终甚至产生“虹化”现象,即身体内能量失控导致自燃。

提及这些例子是为了表明,修行根基在于元神,这是各个流派共同关注的重点。

对于丹道修炼而言,任何不在元神指导下进行的修行功法,皆可视为是假道修炼。

丹道的筑基功一旦完成,当进入炼精化气时期,便由元神主导(此时修士已高度入静,后天的意念消失,先天的元神开始全权主宰体内气机的运转),否则便是挂着丹道名号的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