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乌兰夫纪念馆正在通过红蓝融合的理念,为红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红城”精神焕发新生,也为全国的红色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红蓝融合,即传统+互联网。“红”代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蓝”则代表信息技术这一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乌兰浩特市人武部联合市委宣传部成立红蓝融合建设领导小组,将这一理念引入纪念馆的建设和运营中。
在线下,纪念馆利用AR设备开设沉浸式互动参观,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同时,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设计制作网上“三维展厅”,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据统计,去年在“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等红色教育场所共组织了80余次国防教育活动,是活动组织次数最多的一年。
在线上,纪念馆开发了“红蓝民兵”App,集教案课件库、微党课、基层动态、榜样事迹等功能于一体。其中,“相思树下家国情影院”汇聚众多优秀红色影视资源,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吸引力;“我的E支部”则增强了民兵党员的归属感和组织凝聚力。
纪念馆还将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在兴安盟率先推进国防教育街道、国防教育社区、国防教育红色课堂建设。在“五一路”(国防教育路)上,国防教育雕塑和标语随处可见;在兴北社区,党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专题板块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教育效果,还增强了社区参与度。纪念馆联合宣传部门开设“党课开讲啦”、“理论微党课”等栏目,军地宣讲员共同讲述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的奋斗故事、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故事。
红蓝融合的理念不仅应用于纪念馆本身,还延伸到了乡村振兴领域。乌兰浩特市人武部带动帮扶联系村新发村举办电商人才培训班,通过农旅一体结合、线上线下联合的方式宣传乡村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红色教育的效果,还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今年春节前夕,纪念馆联合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举办喜迎龙年文艺汇演,军地联合为36名边海防官兵家庭赠送“新春大礼包”,为立功军人送喜报,让民族大团结、军民鱼水情的氛围更加浓厚。
乌兰夫纪念馆的红蓝融合实践,为红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的红色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还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