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出现Mura缺陷,该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在当今这个“屏读”时代,显示屏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视觉体验。然而,一种名为“Mura”的缺陷却常常困扰着显示行业。这种缺陷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还可能损害品牌形象。那么,Mura缺陷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Mura,这个源自日语的词汇,本意是指“不均匀”或“瑕疵”。在显示行业中,它特指显示屏亮度不均匀造成的各种痕迹现象。从智能手机到电视,再到车载显示屏,Mura缺陷无处不在。它表现为屏幕上的暗斑、亮斑或条纹,严重影响观看体验。

Mura缺陷的成因复杂多样。对于液晶显示屏(LCD),Mura可能源于液晶层受到的应力拉伸。例如,在全贴合制程中,胶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会导致体积收缩不均,从而影响液晶层。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Mura则可能源于蒸镀过程中遮光板的细微偏移,导致材料沉积不均匀。

检测Mura缺陷是一项技术挑战。传统的阈值分割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因为Mura缺陷的灰度范围与复杂背景相近。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更先进的检测方法。例如,使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滤波和背景重建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并重建背景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减法分割出Mura缺陷,并利用人眼敏感度模型(JND)量化缺陷程度。

解决Mura缺陷并非易事。对于材料本身的问题,如胶水或膜片变黄,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更换性能更优异的材料。对于工艺制程带来的问题,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控制胶层膜厚的均一性,选择低模量、低硬度、固化收缩率低的胶水材料,以及管控盖板和基板的翘曲。

尽管如此,Mura问题仍然难以完全根除。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言:“Mura问题难解决在于全贴合制程后液晶基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应力拉伸,目前业界很难说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都是通过各种方案优化产品。”

Mura缺陷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产品的最终质量,也推动了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促使制造商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开发新材料,甚至探索新的显示技术。例如,一些公司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改进薄膜晶体管(TFT)背板技术来减少Mura缺陷。

展望未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Mura缺陷终将得到更好的控制。但在此之前,消费者在购买显示设备时仍需留意这一问题。对于制造商而言,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将是应对Mura缺陷的关键。

在这个视觉体验日益重要的时代,Mura缺陷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它既是显示行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也是推动行业创新的动力。只有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完美的视觉享受,推动显示技术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