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方腊前,梁山有6人借故不去,他们有2个共同特征你发现了吗?

发布时间:2024-09-18

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讨伐方腊是书中最后的高潮部分,是整个故事的落幕。
梁山与方腊原本都是因被朝廷压迫而起,勇敢反抗的英雄,然而种种原因使他们最终站到了对立面,成了仇敌。
梁山在被招安后征讨方腊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好汉都参加了这次行动,其中有6人借故未去。
他们有两个共同特征,你注意到了吗? 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
宋江怒杀阎婆惜,武松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三神庙等事迹被人津津乐道。
然而人们更多地谈论他们招安前的故事,到了招安及讨伐方腊之际,则多是叹息为这些有情有义的汉子们惋惜。
的确,在招安前,这些汉子所做的事令人敬佩,他们的义气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之人,一起汇聚成水泊梁山,举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招安:好汉们的分离 招安的故事从宋江上梁山开始。
自那时起,宋江便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通过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和三山聚义打青州等战争,既为梁山赢得了金钱和地盘,又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成为梁山的领导者。
但宋江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当个落草为寇的山大王,他上梁山完全是被逼无奈。
在短暂的彷徨后,他开始借用梁山的势力,壮大自己,以期成为皇帝重视的人物。
晁盖去世后,宋江成为头领,他便提出招安的主张试探众人反应。
兄弟们意见不一,引发了争议,甚至使得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间产生了裂缝。
梁山众好汉之所以能聚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有与朝廷的深仇大恨。
但招安的提议,让这种仇恨无处宣泄。
宋江此举无异于分割人心,将不愿招安的好汉与梁山分隔开。
摆脱贼寇身份,入朝为官, 这一想法本身是好的,但宋江低估了人心的复杂。
他将宋徽宗和朝臣们想象得太好,忘记了兄弟们为何上山,也忘记了自己为何被逼上梁山,依旧沉溺于被招安报效朝廷的美梦,寒了兄弟们的心。
那时的宋朝内忧外患,内部有方腊、梁山等众多起义势力,外部有金朝虎视眈眈。
宋徽宗派人去梁山招安,只是权宜之计, 可没想到宋江竟如此轻易就答应了。
于是宋徽宗让宋江去对付各路起义军,以相互削弱。
讨方腊:好汉们的殒命 在《水浒传》中,众多起义军里方腊的势力最强,手下有八大天王和四万多将士,并且得到了许多贫苦百姓的拥护。
因此,宋江率领的梁山好汉在与方腊起义军交战时,战争十分艰难惨烈。
众多好汉惨死在战中, 例如, 赤发鬼刘唐被千斤闸砸死,浪里白条张顺在涌金门前被乱箭射死 ,一丈青扈三娘被郑彪用铜砖砸死,九纹龙史进被庞万春用箭射死,双枪将董平被张韬砍死…… 最终战争结束时, 剩下27个好汉幸存,令人痛心。 宋江征讨方腊后立下汗马功劳,但回到朝廷却面临着陷害与毒杀。
蔡京、高俅等人在御酒中下毒企图害死他。
宋江察觉后非但不反抗,还将李逵骗来饮下毒酒, 以此向朝廷最后一次表忠心。
不久后,吴用和花荣得知宋江被害后,一同在宋江墓前上吊自尽。
梁山由盛至衰,最终落得一场空,令人唏嘘。
一技之长:残存的幸存者 在宋江等好汉前去征讨方腊时, 入云龙公孙胜、铁叫子乐和、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紫髯伯皇甫端、神医安道全 等六位好汉却未同行。
公孙胜是晁盖的忠实拥护者,晁盖去世后他对宋江便再无好感,借故回家探母,一去不返。
后来因阵法助战暂时归来,但他无心恋战,不久后再次离去。
其他五人在征讨方腊前便被调走。
此时看来,这些人有两个共同特征:专业的一技之长和不善征伐。
铁叫子乐和精通乐器, 被朝中王都尉看中调入麾下。
紫髯伯皇甫端是一名兽医, 招安后被留在京城。
神医安道全医术高超, 被召入皇宫成为御医。
善于镌刻碑文与印章的玉臂匠金大坚, 同样被召入宫中为官。
圣手书生萧让,书法堪称一绝, 被蔡京看中,任职于其府中,因此未去。
他们的专业技能与不善攻伐使他们没卷入后续战争。
虽然这些人在《水浒传》中出场率不高,但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最终都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