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家故事:曹雪芹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曹雪芹的一生,从锦衣玉食的贵族公子到穷困潦倒的文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传奇的人生之一。这位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以其不朽巨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雪芹出生于1715年,祖籍辽阳,是清朝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他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深受康熙帝宠信。曹家在康熙、雍正两朝权势显赫,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曹雪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富贵环境中度过的,享受着“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十三岁时,其父曹頫因“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正月元宵节前被抄家。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后半生。

这段从富贵到贫寒的经历,对曹雪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他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中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部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巨著,正是曹雪芹以自身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方式,书写了其人生阅历和感悟。

曹雪芹晚年住在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他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曹雪芹就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尽管曹雪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他却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苦难。他的好友敦诚曾赞道:“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识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作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贺,画作则以突兀奇峭的石头为主题,展现了他傲岸不羁的个性。

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深邃丰厚的内容、诗性的叙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肺腑的情节,具有永恒的魅力。“红学”也因这部名著而长盛不衰。正如胡德平所言:“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用文学的火把给人以真情,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义山、杜牧之风流才调,还有李龟年、黄旛绰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所以我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曹雪芹的一生,正如他的作品《红楼梦》一样,充满了悲剧色彩,却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后世留下了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