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是如何调理踝关节、趾关节脱位的?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中医正骨作为一种传统的骨伤治疗方法,在处理踝关节和趾关节脱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西医常用的手术和石膏固定不同,中医正骨强调手法复位和功能锻炼相结合,力求在最小创伤的情况下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正骨治疗踝关节脱位时,通常采用坐位手法复位。患者坐在治疗床上,助手双手拉住小腿骨,正骨医生一手拿住患肢足跟,另一手拿住足面,用拇指按压突出的骨头。在与助手相反方向牵拉的同时,摇动踝关节2~3遍,通常在摇动和拇指下压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复位。复位后,要求与健侧关节宽窄相等,包扎固定2~3周。1周后打开,用外用药熏洗,4周后开始适当功能锻炼。

对于趾关节脱位,中医正骨采用的方法也颇为巧妙。患者端坐,将伤肢放在方凳上,正骨医生坐在患者对面,用拇指和食指拿住伤节的上下,拔伸突出的骨头对捏。如果听到响声及手指下有滑动感,即表示已复位。复位后检查能否屈曲,隆起畸形是否消失。伤筋重者,可包扎固定2周即可康复。

中医正骨治疗关节脱位的原理在于通过熟练的手法,使移位的骨折端正确复位,并同时治疗软组织损伤。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复位,还能有效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与西医常用的石膏固定相比,中医正骨采用的小夹板固定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小夹板固定可以定期打开检查,便于换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同时,它还能保证关节的一定活动度,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中医正骨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个性化治疗方案。正如张氏接骨术第八代传人张力所说:“中医正骨最早就是从骨折、关节脱位的治疗起源的,采用小夹板或支具固定的方式,通过保守治疗,使断骨闭合复位。”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的效果,还具有恢复快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中医正骨已经将传统手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张氏接骨术的传人们经过西医临床医学培训,将西医的影像学、解剖学知识与中医正骨术有机结合,使得传统正骨更加精准、科学、适用。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中医正骨的优势,还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中医正骨在处理踝关节和趾关节脱位时,通过独特的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能够实现快速复位、减少创伤、避免并发症,并促进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为现代骨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