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不是日心说的首创,时间60进制源自天文学,这些知识刷新你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4-09-18

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单位换算为什么是60进制,而不是10进制呢?

这可能与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文学研究有关。
早在公元前1800年,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天文学家就开始在泥板上系统地记录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的运动。
他们进行了长年累月的观测,积累了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和经验使他们能够分析和预测一些天象,如日食和月食。
这依靠的是一个以60为基数的数学系统,这个系统在方位上也赋予了数学意义。
我们在换算时间、角度时使用的60进制很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日心说的首创不是哥白尼,而是另有其人?

提到哥白尼,大家都知道他的日心说驳斥了长期流行的地心说。
有人认为他是第一个提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早在公元前3世纪,哲学家赫拉克利德斯·庞提克斯就提出水星和金星是绕着太阳而不是绕地球运动的。
后来,公元前310年左右出生的阿利斯塔克斯更进一步,将赫拉克利德斯的理论发展为最早的“日心说”思想,这比哥白尼早了约1800年。
然而,他们的理论没有得到当时科学界的广泛支持。
其实,哥白尼的观点也并不是一经发表就被接受,他还曾因研究成果遭到迫害。
大众观点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与17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有关。

哥白尼体系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行星则从内到外依次排列,围绕太阳运行。

被牛顿踩在肩上的那位巨人,却死在了讨薪的路上!

牛顿曾说自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中就有开普勒。
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解决了行星轨道的问题,牛顿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为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晚年却十分凄凉。
1630年,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拖欠工资,他在讨要欠薪的路上染病去世,令人唏嘘。

金星周围凭空出现一颗卫星?原来科学家也会看错!

望远镜问世后,天文学家对星空进行了细致观测。
除了离我们最近的月球,水星和金星也吸引了他们的兴趣。
1645—1646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弗朗切斯科·丰塔纳声称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有一颗卫星在围绕金星运行,并且在金星的明暗界线看到山脉。
然而,金星并不存在卫星,当时的望远镜精度几乎无法观测金星或水星的表面构造,他的观测结果被证明是错误的。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看错,他还曾宣布首次观测到火星地理特征并绘制了一份粗糙的地图,但后来发现那只是光学幻想。

空间探测器才能够清晰地拍摄金星三维图像

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们的认知也不断在发展。
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可能快速了解某个知识领域,但也会错失许多细节。
比如太阳系,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和资讯了解伟大的探测成果,但每个阶段的探索难题和过程中发生的曲折故事,我们或许一无所知。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新发现的过程。
老的理论会被新发现推翻,每个细节的发现,都会重塑大众的认知。

因此,我们推荐《重新发现太阳系:国家地理终级探索指南》。
这本书由美国国家地理权威出品,中国科学院天文学专家倾心翻译,配有240余张NASA等权威太空科研机构的影像,图文并茂。

聚焦探索历程,以实践视角深入了解太阳系,全面解读天体运行机制!

正如书名所示,《重新发现太阳系:国家地理终极探索指南》是一部关于“重新发现”的探索指南。
想要真正了解太阳系,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知识概述和图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无法了解人类如何探索太阳系,以及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这本书则以科学家的探索足迹为线索,按照空间顺序逐一介绍太阳、太阳系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详细阐述各天体的大气特征、表面形态、内部结构等形成原理,并展示人类对太阳系的认知过程,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天文知识。

数千年前,人类便开始观测星空。
为了揭示宇宙的秘密,天文学家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那些遥远的天体,他们的发现常常取决于观测工具。
因此,天文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肉眼观测时代、望远镜时代和太空时代。
随着先辈们不断取得新发现,太阳系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新一代空间天文台——韦布空间望远镜

遥远的冥王星曾是太阳系的“第九行星”,然而2006年阋神星的发现让天文学界重新审视行星的定义。
最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重新发现太阳系:国家地理终极探索指南》在讲述冥王星时,不仅仅是罗列它的数据或知识点,还融入了发现者的故事、大众对其降级的反应,以及与之一起降级的柯伊伯带天体,增加了趣味性和理解深度。

新视野号拍摄的冥王星真彩色图像

立足太阳系探测任务前沿成果,刷新认知!

目前,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探测方面已取得众多成果,如“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等,这些探测任务使太阳系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各国探索任务的推进,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不断被刷新。
因此,选购科普读物时,我们首先考虑书籍能否反映当前的研究情况并具有时效性。《重新发现太阳系:国家地理终极探索指南》正是这样的一本书。
它通过最新的探测数据,展现了太阳系研究的杰出成果,不仅揭示了太阳系的全貌,还追踪了各大空间探测任务的最新进展。

例如,书中讲述了旅行者号探测器的故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分别于1977年发射,用于探测外太阳系和更遥远的星际空间。
它们分别在2012年8月和2018年11月飞出日球层顶,进入星际空间。
在飞向太阳系边界的过程中,它们不仅观测到了行星的风暴和行星环等细节,还发现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多颗卫星。

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

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前沿的探测项目,让我们展望了未来的科研计划,比如星际移民。
当地球资源日渐匮乏时,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成为太阳系探索的目标。
在众多天体中,火星是人类星际移民的首选目标。
科学家目前正致力于改造火星环境的研究,若火星车能够携带火星土壤样本返回地球,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移民火星的可行性。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发现的火星中纬度部分地区的冰层(图中显示为蓝色)。
黄线表示从航天器多个轨道上进行雷达观测的地面轨迹

在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时,人们通常关注行星,如前面提到的火星。
然而,近年来的新探测数据表明,卫星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例如,土星的卫星土卫二可能在冰质表面下存在巨大液态海洋,这意味着这颗卫星也可能孕育生命。

在这幅艺术想象图中,土卫二南极附近的间歇泉正不断向太空喷射水蒸气和冰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