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51.9%的选民投票支持脱欧,这一结果震惊了世界,也开启了英国政治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在这场历时近四年的脱欧大戏中,三位首相轮番登场,各自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抉择。
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是这场脱欧大戏的始作俑者。2013年,他承诺如果保守党在2015年大选中获胜,将在2017年之前举行脱欧公投。这一承诺旨在安抚党内疑欧派,却意外点燃了脱欧的导火索。
2016年6月23日,公投结果揭晓,卡梅伦遭遇重大政治挫折。尽管他个人支持留欧,但面对51.9%的脱欧支持率,卡梅伦不得不在公投结果公布后不久宣布辞职。他的这一决定,标志着英国正式踏上脱欧之路。
卡梅伦辞职后,特蕾莎·梅接过了脱欧的烫手山芋。作为新任首相,她面临着如何在尊重公投结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英国利益的艰巨任务。
2017年1月,梅政府向下议院提交《退出欧盟通知法令》草案,正式启动脱欧程序。然而,脱欧谈判的过程充满了曲折。2018年11月,英国与欧盟就脱欧协议内容达成一致,但这份协议在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
2019年1月15日,脱欧协议草案在英国议会以432票反对、202票支持的结果被否决。面对重重阻力,梅首相不得不多次推迟脱欧期限,寻求与欧盟重新谈判。然而,她的努力最终未能化解国内的分歧。
2019年5月24日,特蕾莎·梅宣布将在6月7日辞去保守党党魁职务。她的辞职,标志着英国脱欧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鲍里斯·约翰逊接任首相后,采取了更为强硬的脱欧立场。他承诺无论如何都要在2019年10月31日让英国脱离欧盟,甚至不惜采取无协议脱欧的方式。
约翰逊的强硬态度引发了国内的激烈争议。2019年8月28日,他宣布将议会休会时间延长至10月14日,试图限制议会阻止无协议脱欧的努力。这一举动引发了大规模抗议和法律挑战。
然而,约翰逊的策略最终取得了成效。2019年10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宣布,欧盟已和英国政府达成新的脱欧协议。这份协议解决了此前争议最大的爱尔兰边境问题,为英国顺利脱欧铺平了道路。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结束了长达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随后的过渡期内,英国与欧盟就未来关系进行了紧张的谈判。2020年12月31日,过渡期结束,英国正式完成脱欧进程。
从卡梅伦的公投承诺,到特蕾莎·梅的艰难谈判,再到约翰逊的强硬脱欧,英国脱欧的全过程展现了英国政治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这场历时近四年的政治大戏,不仅改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也深刻影响了英国国内的政治格局。未来,英国如何在脱欧后重塑自身,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