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个吃的药,还要先皮试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皮肤敏感试验,简称皮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测试患者对某种药物是否产生过敏反应。这项检查在确保用药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使用某些高风险药物时。

为什么某些药物需要进行皮试?这是因为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尤其是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在初次用药的5-10分钟内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通过皮试,可以在用药前预测这种不良反应,大大降低风险。

皮试的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通常,医生会将微量的药物稀释后,用注射器注入患者前臂内侧的皮肤下。注射后,医生会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晕、硬结等过敏反应。如果直径超过1cm,就被判为阳性,意味着患者对该药物过敏,应避免使用。

除了青霉素类药物,其他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肉毒抗毒素及气性坏疽抗毒素等,在使用前也需要进行皮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同为β内酰胺类的头孢类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需常规皮试,除非患者有明确的过敏史或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求。

然而,皮试并非万无一失。研究表明,青霉素皮试的阳性预测值仅为50%,阴性预测值在70%到97%之间。这意味着皮试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因此,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医生仍需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包括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此外,某些情况下需要暂缓或避免进行皮试。例如,近4~6周内发生过速发型过敏反应、哮喘控制不佳、患有皮肤过敏症状、服用抗过敏药物或抗抑郁药等情况,都可能影响皮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尽管存在局限性,皮试仍然是目前预测严重过敏反应最快速、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它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更安全的用药方案。通过皮试,医生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过敏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大大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皮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医疗手段,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它并非完美无缺,但通过合理使用和不断改进,皮试将继续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在使用某些高风险药物时,进行皮试仍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一层额外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