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1940年5月16日,湖北宜城南瓜店附近十里长山,枪炮声震天。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位杰出的将领——张自忠将军,在这里壮烈牺牲,年仅49岁。他的牺牲,不仅是一个军人的陨落,更是一个民族英雄的诞生。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他早年投身军旅,历经军阀混战,逐渐成长为西北军的重要将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自忠奉命留守北平,试图与日军周旋,寻求和平解决的可能。这一决定让他背负了“汉奸”的骂名,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1938年3月,张自忠率部在临沂与日军激战七昼夜,粉碎了日军增援台儿庄的企图,为台儿庄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1939年5月的随枣会战中,他又指挥部队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攻击襄阳。1939年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歼灭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三旅团,这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唯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作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以不必亲自率部出击,但他不顾部下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自己则亲率2000多人渡河作战。5月1日,他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5月16日,张自忠在十里长山指挥作战,身负8处重伤,最终壮烈牺牲。日军发现他的遗体后,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及遗体。张自忠的牺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上有8处伤口,其中炮弹伤2处,刺刀伤1处,枪弹伤5处。5月28日,张自忠的灵柩运抵重庆,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
张自忠的牺牲,不仅洗刷了他背负的“汉奸”骂名,更让他成为了全民族敬仰的英雄。他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励着无数中国军民继续坚持抗战。正如周恩来所评价的:“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的后世纪念活动也体现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947年,北平市政府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2009年,张自忠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他的故事,不仅是抗战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今天,我们缅怀张自忠将军,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