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教育体育局扎实推进“扫黄打非” 筑牢“护苗”防线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淮南市教育体育局近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扫黄打非”工作深度融入全市中小学生日常教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护苗”防线。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扫黄打非”工作的深化,更彰显了在数字时代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的新思路。

淮南市教体局多措并举推进“扫黄打非”

淮南市教体局坚持教育和保护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扫黄打非·护苗”工作。首先,将“扫黄打非·护苗”工作列入局党委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内容,定期分析研判工作情况,增强工作针对性。其次,督促全市中小学健全工作制度,建强工作队伍,筑牢基层工作防线。此外,还组织学校开展图书自查,把好进校园课外读物入口关,建立起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

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有害信息

淮南市教体局还通过创新形式,丰富“扫黄打非”活动内容。例如,举办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校园读书创作活动、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护苗·绿书签”主题讲座、课本剧表演等,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引导中小学生识别“黄”“非”,自觉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

“扫黄打非”与教育深度融合成趋势

淮南市的做法体现了“扫黄打非”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将“护苗”宣传与学校德育教育和“开学第一课”相结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让全市中小学生充分了解“扫黄打非”的重要性。同时,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网络安全课、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少年儿童绿色阅读的重要意义相结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讲解员进行广泛宣传,常态化教育引导学生绿色阅读、文明上网。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迎来新法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触网的经济、设备、网络、技能门槛越来越低。《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6.8%。面对如此庞大的未成年网民群体,网络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3年10月16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公布,并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条例从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制度性规定,构建了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全社会共同参与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淮南市教体局的创新实践,以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都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高度重视。然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护航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