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日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开始对外销售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对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的广泛关注。
Optimus,又被称为“擎天柱”,是特斯拉于2021年8月首次公布的项目。在2022年9月的AI Day上,特斯拉展示了Optimus的原型机,该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行走、搬运、识别物品等基本能力。到了2023年3月的投资者日,Optimus已经能够四处走动并完成拧螺丝等任务。
特斯拉对Optimus的定位不仅仅是工厂内的自动化工具,而是希望它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助手。马斯克曾表示,Optimus的售价约为2.5万美元,这个价格对于一些不差钱的用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他甚至预测,Optimus最终将占到特斯拉的大部分收入和整体价值。
然而,特斯拉并非唯一一家押注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波士顿动力公司已经宣布其研发多年的全电动Atlas人形机器人即将推向商业市场。微软和英伟达支持的初创公司Figure也表示,将在宝马位于美国的工厂部署仿人机器人。英伟达CEO黄仁勋更是预测,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可能不会高于一万到两万美元。
相比其他公司的产品,特斯拉的Optimus在设计理念上更注重规模化量产和成本控制。Optimus使用了与特斯拉汽车相同或相似的FSD计算机、SOC芯片等部件,可以利用特斯拉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全新零部件的设计上,研发团队努力减少驱动器设计的数量,最终仅需6种驱动器的组合即可满足,大大降低了规模化量产的难度。
尽管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其市场前景广阔。根据GGII的预测,到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在中国,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
然而,人形机器人要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克服技术、成本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挑战。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尚不清晰,已有的产品很多都被扫地机器人、仓库机器人等更加专业化且成本低廉的设备所替代。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仍然较高,这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
尽管如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由被动执行转为主动理解,这将为养老陪伴、教育等应用场景带来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特斯拉Optimus的推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在加速发展。虽然距离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这一天的到来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