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遇到这3种人,请远离

发布时间:2024-09-18

朱熹曾指出:“祸福之来,皆其自取。” 这句话意指,一个人的灾难或幸事,往往是自己所招致的。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非天命,而是自身的选择。

老话说:“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拥有命运较好的人,通常心怀宽广,正是这种心态造就了他们的好运。

而那些可怜之人,他们的痛楚,往往源于自身的行为。

因此,正如所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碰到以下三种可怜人,请务必保持距离。

01/失信于人的人

墨子在《修身》中提到:“言不信者,行不果。”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轻视诺言,将承诺当作空话,最终不仅消耗了他人的信任,也独自陷入困境。

《郁离子》中有这样一个因失信而丧命的例子:济阴有位商人,在渡河时船沉,他抓着水中的浮草大声求救。

一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承诺:“如你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然而,渔夫将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银子。

渔夫因此劝诫,言而不信、出尔反尔,并被商人指责为不知足。

渔夫无奈只得不高兴地离去。

不想,商人不久后再次遇险,面对之前的渔夫求救时,无论他怎么请求,渔夫再也不理会了。

失信于人的人,即使再聪明也难逃恶果。

陷入困境时,不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中庸》中有句名言: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信应贯穿于人际关系的始终,唯有坦诚,才能互相尊重,建立信任,相互帮助。

02/不懂感恩的人

《诗经》有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然而,总有一些人将他人的善待视为理所当然,毫无愧疚地占有他人之惠,甚至不懂得回报。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周秉坤发现吴倩一家无处可归,心生怜悯,遂将家中的老房子无偿租借给他们居住。

不久后,周秉坤因购房被骗,而被房管所以及巨额款项逼迫搬家,无奈之下,他不得不给吴倩一家传达搬走的消息。

然而,吴倩不仅没有关心周秉坤的处境,更将他带来的食物狠狠摔在地上,指责他只顾自身利益,毫无同情心,甚至威胁若不为其丈夫找到工作便不肯搬离。

越是不懂感恩的人,生活愈显混乱,因为他们只懂得一味索取,卑微逢迎,反而让自己陷于失落之中。

真有俗话道:“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当索求变得稀松平常时,这种关系就会扭曲,甚至滋生潜在的恶果。

对待不懂感恩的人,理应收起我们的善意,以免自己的善良成为伤害自己的武器。

03/表里不一的人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一部分人表面友善,背地里却暗藏心机,无法容忍他人过得好,不遗余力地寻衅滋事。

唐代宰相李林甫,听闻唐玄宗对卢绚的赞赏 ,感觉其将被重用,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唆使卢绚的儿子,谎称“皇帝若是让你父亲去岭南,将会受到责备,不如主动请缨前往洛阳做太子宾客。”
卢绚果然误以为李林甫是在帮忙,主动请求赴洛阳,然而却不久后被李林甫贬至偏远之地。

人们逐渐识破李林甫的阴险,称之为“ 口有蜜,腹有利剑 ”。

最终,世人对他避而远之。

东野圭吾曾感慨: “世界上最难以直视的两样东西,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人心隔肚皮,难以探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表里不一的人言辞优雅,但言语中少不了自己的私心,稍不留神,便可能被他们落井下石。

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要学会辨别真假,警惕暗藏的危险,远离这些小人。


《左传》有云:“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灾难与幸福并非命中注定,而是自我造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行善得福,作恶招祸。

余生不长,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远离那些言而无信、不懂感恩和表里不一的人,靠近正能量,努力过好每一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