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近日,奔驰宣布召回部分进口A级车型,将免费升级仪表控制单元软件。这一事件再次将汽车软件召回推到了聚光灯下,凸显了软件问题正成为汽车召回的新痛点。
事实上,软件问题引发的汽车召回已呈上升趋势。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19年我国因软件问题共展开22批次召回,涉及缺陷车辆累计39.46万辆。美国独立研究机构波莱蒙预测,未来60%-70%的车辆将因软件安全问题被召回。这一趋势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车载软件系统数量和代码规模急剧增加。一辆普通汽车的软件代码已达1亿行,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代码量可能达到3亿至5亿行。代码越多,出现漏洞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武汉科技大学教授雷洪钧所言:“伴随汽车智能化进程不断推进,汽车召回原因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展到了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
面对这一挑战,OTA(远程升级技术)为汽车召回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OTA,汽车制造商可以远程修复软件缺陷,避免了传统召回需要车主返厂的不便。然而,OTA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企业可能利用OTA悄悄处理本应召回的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要求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制定召回计划,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要有效应对汽车软件召回带来的挑战,需要企业、行业和监管层面的共同努力。在企业层面,应建立完善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开发阶段就注重软件安全。理想汽车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发现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设计缺陷后,理想汽车不仅公开承认错误,还主动为早期用户免费升级。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态度,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推动了产品不断优化。
在行业层面,应加快制定统一的软件标准。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软件设计混乱。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指出:“我们应该让市场来选择更好、更优、更有竞争力的软件,然后稳定下来形成行业标准,进而彻底消除汽车软件隐患。”
在监管层面,应加强对OTA召回的监管。正如南辰在新华网上所言:“汽车等各个领域的OTA召回都应当纳入监管,这需要更高层级的立法调研,核心问题是依靠法规的硬约束,解决生产厂家的信息垄断和隐瞒,防止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对消费者权益的‘霸凌’。”
汽车软件召回的兴起,标志着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召回模式,也推动了汽车研发流程和质控体系的革新。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在汽车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如何在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