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音乐的看过来。什么是音律?(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音律是音乐的基石,它定义了音高的关系,决定了音乐的和谐与美感。在音乐世界中,有三种主要的音律体系: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每种音律都有其独特的数学原理和音乐效果,它们不仅影响着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更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音乐审美。

十二平均律是最为广泛使用的音律体系。它将一个八度平均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个等分称为半音。这种音律的优势在于它允许音乐在任何调性中自由转换,而不会出现明显的不和谐。十二平均律的精确计算可以追溯到中国明代音乐家朱载堉,他在1584年首次提出了“新法密率”,即以2的12次方根为比率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的算法。这一发现不仅推动了音乐理论的发展,也为现代键盘乐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五度相生律则是一种更古老的音律体系,其原理是通过连续的纯五度关系来产生音阶。这种音律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他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五度相生律产生的音阶具有独特的和谐感,但其局限性在于无法在所有调性中保持一致的和谐度。

纯律则是另一种追求极致和谐的音律体系。它通过确保音程的波长比例为整数比来实现最和谐的音程。例如,大三度的波长比为4:5,小三度为5:6。这种音律在演奏和声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样存在转调困难的问题。

不同的音律体系不仅影响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更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音乐观念和审美取向。例如,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五度相生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中庸的哲学思想。相比之下,西方音乐更倾向于使用十二平均律,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追求精确、理性的特点。

音律的选择不仅影响音乐的音高,还影响音乐的情感表达。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不同的音律可以唤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例如,五度相生律产生的音阶往往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而十二平均律则更适合表达复杂多变的情感。

总的来说,音律是连接数学、物理、文化和艺术的桥梁。它不仅定义了音乐的音高体系,更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音乐认知和文化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音律体系的交融与碰撞,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音乐视野和更丰富的艺术体验。理解音律,就是理解音乐的本质,也是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