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疼痛青春片,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类型,似乎又开始悄然回归。从20年前的《小妖的金色城堡》到如今的《点燃我,温暖你》,疼痛青春片一直在探索着青春期的苦与痛。
疼痛青春片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年前。2004年,饶雪漫发表了青春疼痛文学的开山之作《小妖的金色城堡》,讲述了因忧郁症自杀的少女七七的故事。同年,郭敬明出版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举登上图书畅销榜榜首。这些作品聚焦校园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事,描绘了逃课、失恋、打架、堕胎、自杀等情节,让年轻读者感受到了巨大的“疼痛”刺激。
疼痛青春片的影视化改编始于2013年。郭敬明将自己一手缔造的文学IP《小时代》搬上大银幕,以2350万元的制作成本收获了4.83亿元的票房。同年,根据辛夷坞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斩获7.19亿元票房。这一时期,青春疼痛文学作品在大银幕、小荧屏全面开花。
然而,疼痛青春片的热潮并没有持续太久。2016年,同样是根据辛夷坞小说改编的《致青春2》票房仅3.36亿元,远低于预期。2017年,改编自饶雪漫同名作品、由陈飞宇和欧阳娜娜主演的电影《秘果》票房不到800万元,豆瓣评分仅4.8分。疼痛青春片似乎已经耗尽了生命力,被质疑为狂飙狗血、无病呻吟。
尽管如此,疼痛青春片仍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或许是因为青春期本身就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阶段。正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写:“我一直对人类感到恐惧,终日战战兢兢,对于作为人类一员的自己的言行没有丝毫自信。”这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力感,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感受。
疼痛青春片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它可能加剧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成为青少年宣泄情绪、寻求共鸣的渠道。正如日本学者安藤宏所言,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对于当今的日本青年无疑又衍生出新的意义。也就是当你为人际交往而深感苦恼的时候,他会给你带来治愈的疗效。”
近年来,疼痛青春片开始尝试突破固有模式。2016年上映的电影《七月与安生》从女性友谊的角度展现青春之痛;《狗十三》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过春天》讲述残酷青春物语;《悲伤逆流成河》与《少年的你》痛诉校园暴力现象。这些作品在保持青春疼痛内核的同时,也在尝试探索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
疼痛青春片的未来在哪里?或许,它需要在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正如村上春树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所说:“你要好好生活啊,不管它是多浅薄单调,人生有那份让你好好去活的价值。”青春固然有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疼痛青春片,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类型,似乎又开始悄然回归。从20年前的《小妖的金色城堡》到如今的《点燃我,温暖你》,疼痛青春片一直在探索着青春期的苦与痛。它或许不再是主流,但只要青春还在,疼痛就不会消失。在这个意义上,疼痛青春片的生命力,或许还能再战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