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浪节简介 香浪节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香浪节,这个源自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俗节日,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藏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当草原上天蓝云白、羊肥牛壮时,当地的藏族群众便会带上帐篷和丰盛的食品,到风景秀丽的草滩山野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香浪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拉卜楞寺的僧人采薪活动。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最早由拉卜楞寺四世嘉木样大师尕藏图丹旺秀大师所创。当时,由于寺院附近施主有限,僧侣们的生活难以维持,特别是燃料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僧侣们每年在特定的时间内赴野外山巅峡谷采薪。这一习俗延续至第四世嘉木样大师时,进一步明确了“香浪”的制度,规定每年的三、四、五、六、八、九月份为“香浪”活动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浪节的内容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生活在拉卜楞地区各民族的共同节日。节日的前一天日出之前,人们会来到有拉再(祭祀石塔)的山头上,煨桑祭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赛马、赛牦牛、摔跤、拔河等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人们喜爱的活动,男女老少都踊跃参加。入夜后,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会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唱起悠扬动听的歌曲,翩翩起舞,尽情欢乐,直到深夜。

香浪节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体现了藏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藏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香浪节也面临着衰弱的危机。近年来,随着牧民群众产业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住点的定居化,加上大众传媒的普及,香浪节这一民俗形式正逐步被现代娱乐形式所代替。

面对这一挑战,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正在采取措施,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州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浪节”是甘南地区藏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保护和传承香浪节,对甘南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香浪节,这个源自寺院僧人采薪活动的节日,如今已经成为藏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更是在传承和弘扬着藏族文化的精髓。保护和传承香浪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