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5
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事件在日本引发轩然大波。据报道,已有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入院就诊或准备就诊。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日本保健品监管体系的漏洞,也引发了人们对保健品安全性的广泛担忧。
小林制药是一家有着120多年历史的日本知名制药企业。然而,正是这样一家“百年老店”,却在保健品安全问题上栽了跟头。据报道,小林制药从今年1月中旬就开始接到医患报告,发现首个疑似健康危害的病例,但直到2个月后才召回产品。在此期间,“没有向政府提供任何信息”。
这一事件暴露出日本“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安全隐患。这种制度允许生产商只需在上市销售前向日本内阁府下属的消费者厅提交与其声称功能相符的科学依据进行备案即可,无需政府部门审批许可。这种相对宽松的监管机制,可能导致有关各方在安全性检验上存在疏忽。
相比之下,中国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更为严格。中国实行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的制度,既抓面,又抓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毅表示:“相比较我国是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既抓面,又抓点,监管更严格。”
红曲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保健品原料,在中国已有1000余年的使用历史。然而,即便是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原料,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红曲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桔青霉素,具有肾脏毒性。虽然小林制药表示在涉事产品中并未检测到桔青霉素,但仍然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成分。这表明,即使是常见的原料,如果生产过程控制不当,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小林制药的这次事件不仅对其自身造成了巨大打击,也可能对整个日本保健品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据报道,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中,有约16吨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这可能导致更多消费者对日本保健品产生不信任感。
此外,小林制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可能受到影响。虽然小林制药表示召回的产品并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市销售,但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购买的消费者仍然存在。这次事件可能会让中国消费者对小林制药乃至日本保健品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
面对保健品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首先,要认识到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其次,选购保健品时不要轻信广告宣传,要仔细查看产品成分表。最后,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
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事件给整个保健品行业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企业,也可能在产品质量控制上出现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保持理性态度,谨慎选购保健品,才是保护自身健康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