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儿童,有效衔接!这所学校幼小衔接课程如此精彩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包头市青山区新世纪民族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正在成为教育界的典范。这所幼儿园通过精心设计的身心准备教育和桥梁书共读课程,成功实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无缝对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

身心准备教育是这所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的一大亮点。根据包头市幼小衔接监测报告,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各子维度得分均较高,但身心准备明显落后。为此,新世纪民族幼儿园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幼儿的身心准备:

首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活。例如,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特别是《课间十分钟》的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设问、探究、讨论、计划、行动、参观等一系列活动深入了解小学生活。

其次,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幼儿园在图书区投放大量情绪管理绘本,并创新性地将绘本、情绪和教育教学融合。以《我的情绪小怪兽》为例,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将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幼儿可以大胆创作和表达的视觉体验。这种做法不仅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情绪,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通过户外混班运动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幼儿园根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指南》要求,设计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户外活动。这种游戏模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运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交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大胆、自主、坚强、合作的个性品质。

另一个创新案例是稀土之星幼儿园与沼园路小学合作开展的桥梁书共读课程。这种“幼小互通型课堂模式”通过“书单共建——幼小共读——教师共研——课程共构”的“四共”策略,实现了幼小衔接的“双向奔赴”。

在书单共建环节,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挑选适合大班和一年级学生的桥梁图画书籍,形成阅读区。在幼小共读活动中,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和小学一年级学生共同分享阅读过程,交流读书感受。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到新的阅读模式,提高了阅读兴趣和交往能力。

教师共研环节建立了幼小衔接教研共同体,实现了幼小一体化联动。双方教师共同学习课标和指南,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及差异,探索衔接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共构则构建了幼小双向互通型课堂模式,让两个学段的阅读课程产生密切联系。

例如,在一节桥梁书阅读课《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中,教师在保持小学语文课堂基本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加入了幼儿园情景阅读中的音乐游戏和多领域拓展活动。这种做法既考虑了两个学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又实现了全员参与,帮助孩子们适应小学课堂。

这种创新的幼小衔接模式不仅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它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为我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