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工程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建设新时代的交通强国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正在紧张建设中,这条全长约17.9公里的超级工程,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道路隧道。隧道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主线长约15.9公里,其中海域段长达11.2公里,最深处距海平面115米。预计总投资157.65亿元,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通车。

这条隧道的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它将进一步加强青岛胶州湾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有效缓解现有跨海通道的交通压力。其次,作为青岛市“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它将推动环胶州湾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的标杆工程,它将为中国海底隧道技术的发展树立新的里程碑。

然而,这条隧道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岛国信集团总工程师曲立清将其概括为“四极”环境: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极度敏感的建造环境、极高要求的建造质量、极端恶劣的服役环境。具体来说,隧道要穿越多条活断层,面临长距离、不间断的涌水挑战。同时,隧道最深处的水压高达115米,对结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极高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建设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在施工方法上,采用了“盾构法+钻爆法+明挖法”组合施工工法,分别从胶州湾东西两岸向中间掘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将投入三台大型盾构机,包括两台15.63米直径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海天号”和“深蓝号”,这将是青岛目前最大的盾构机。

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团队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例如,应用海底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和重大灾害智能化安全控制技术,确保复杂地质条件下坍塌和突涌水的风险可知、可控。此外,项目还采用了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的建设,不仅将为中国海底隧道技术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还将为未来更大规模的海底隧道和穿江越海地下通道建设提供示范。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所言,这一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提升我国海底隧道修建的技术水平,完善理论体系及技术标准”。

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海底巨龙”将在不久的将来贯通胶州湾,为青岛乃至整个胶东半岛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又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