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成为体检套餐中的必查项目之一。这项无创、便捷的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颈部血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脑血管疾病风险。然而,当拿到检查报告时,很多人可能会被上面的专业术语弄得一头雾水。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报告,揭开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神秘面纱。
首先,报告中最常见的指标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情况下,IMT约为0.8 mm~1.0mm。当数值超过1.0mm时,就被认为是IMT增厚;超过1.3 mm则被称为颈动脉斑块。这些数值反映了血管壁的厚度,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次,报告中可能会提到斑块的大小和位置。例如,“右侧颈总动脉窦部一枚11.4mm*2.7mm大小的低回声斑块”。这里的“低回声”是指斑块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低回声等同于不稳定斑块,强回声等同于稳定斑块。斑块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仅凭回声类型来判断是不准确的。
此外,报告中还可能提到血流频谱变化,这反映了血管管腔是否发生了狭窄。如果提示有管腔狭窄,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进行CTA或DSA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病变情况。
了解了这些基本指标,我们再来谈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事实上,这种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从青春期就开始了。到40岁左右变得明显,6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那么,发现颈动脉斑块是否就意味着需要立即治疗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对于没有明显症状、斑块较小且稳定的患者,可能只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进一步恶化。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活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斑块较大或有不稳定倾向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血脂,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等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正确看待颈动脉超声报告的关键在于全面评估。不要因为发现斑块就过度紧张,也不要因为斑块较小就掉以轻心。重要的是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最后,无论检查结果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方法。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是维护血管健康最有效的“良方”。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血管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