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近日,一则“上海98元一条日本生吐司”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再次将上海的高物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事实上,上海的物价并非如网络传言那般“贵得离谱”。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数据,2021年上海的人均月消费支出为4073元,平均每天消费135元,在全国排名第一。这一数据确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并没有明显差距。
那么,为什么会有“上海物价高得离谱”的印象呢?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极端个例。比如,20元4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可颂、78元一个的仿玉米造型慕斯蛋糕等。这些商品之所以价格高昂,往往是因为包含了地段、品牌、概念等溢价因素。对于普通上海市民来说,这些并非日常消费的选择。
那么,上海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2022年上半年,上海CPI同比上涨2.8%,较上年同期扩大2.1个百分点。这一涨幅主要受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三大类价格上涨的推动。具体来看:
食品烟酒价格上升5.2%,其中菜及食用菌和蛋类价格分别上涨22.2%和20.3%。这主要是因为4、5月份全市静态管控期间,市民对各类鲜活食品的需求较大,但商品运输流通存在一定困难,致使相关价格一度走高。
交通通信价格上涨4.9%,主要是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推动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经历了10次上调。
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3.1%,但受疫情影响,3月下旬以来全市各类线下服务消费明显减少,文化娱乐价格同比上涨1.9%。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物价水平在亚洲大城市中并非最高。根据瑞银集团2015年的调查报告,上海在全球71个大城市中整体物价水平排名第35位,在亚洲城市中位列第八。这一排名远低于东京、首尔、香港等城市。
从长期趋势来看,上海的物价走势经历了“先快速上升,再逐步回落,后平稳运行”三个阶段。2012年成为转折点,此后物价水平保持低位平稳运行。近三年来,上海物价上涨的主动力由食品类转为居住类。
总的来说,上海的物价水平确实不低,但并非所有商品都贵得离谱。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极端个例并不能代表上海的整体物价水平。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日常消费支出与全国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并没有明显差距。当然,政府仍需关注民生,通过各种措施稳定物价,确保市民生活质量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