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996”和“007”工作制违法!这是2021年人社部和最高法联合发布的明确结论。然而,两年过去了,这种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工作制度仍然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企业为何明知违法仍要推行这种工作制?首先,一些企业认为只要能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员工收入,就能抵消超时加班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其次,缺乏对劳动者权益的尊重和保障,没有建立健全超时加班的规范和监督机制。最后,企业受到的社会舆论和监管影响不足,没有意识到超时加班不仅损害劳动者权益,也损害企业信誉和发展潜力。
从员工角度来看,一些人出于对职业发展的担忧,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工作经验,选择接受这种工作制。正如一位资深互联网从业者所说:“如果你不主动加班,去多承担一些工作责任,或者不向领导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在职场发展上会受到很大威胁。”
然而,这种工作制对员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损害。长期超时工作会导致疲劳积累、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同时,员工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发展兴趣爱好,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由高强度加班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2022年3月以来,北京、山东等9个省份人社部门宣布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超时加班集中排查整治。检查对象主要是互联网企业、研发密集型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企业。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理处罚并督促限期整改。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主动调整。例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明确表示:“如果企业置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于不顾,实行‘996’工作制,这是绝对不可行的。”她建议检察机关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督,为相关劳动者开展公益诉讼。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政府应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明确如何处罚超时加班,如何定义和区分必要性加班和非合理性加班。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依法依规管理的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时间制度。再次,劳动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勇于拒绝违法的加班要求。最后,整个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者权益、倡导健康工作生活的文化氛围。
只有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告别“996”、“007”这种违法且不人道的工作制,让劳动者能够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不仅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