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明末辽东形势图
1634年正月,广鹿岛守将尚可喜在皮岛总兵沈世魁的逼迫下,终于放下了对后金的仇恨,率领军队猛攻广鹿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石城岛和海洋岛,彻底击溃了岛上的明军。
随后,他带着一万多名官兵及其家属投奔后金。
这一背叛令皮岛的衰败进入了最后阶段。
09
当时的皮岛仅剩五千多士兵,沈世魁却不顾防务,只想着享乐,建造豪宅、雇佣仆人,生活奢靡。
领导如此,手下将领也纷纷效仿,只知追求享乐。
当兵和百姓沉受重劳,相比官员的腐败,生活更加苦难。
当局的虚度,引发士兵和百姓逃往后金,毕竟皇太极的统治下,至少能填饱肚子。
一时间,皮岛愈发虚弱。
皇太极逐渐坚定了彻底灭毁皮岛的信心,但还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三年过去了......
10
1637年正月,后金改号为大清,皇太极成为了皇帝。
在他的指挥下,大清军队打败了朝鲜国王,逼其成为了大清的藩属国。
随后,皇太极决定消灭皮岛。
他委任代善次子硕托为主帅,命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率汉军参战,并逼朝鲜提供战船和水兵助战。
二月初七,清朝与朝鲜军队会师身弥岛,正式进攻皮岛。
尽管皮岛早已士气低落,兵力不济,但战斗一直持续至三月初七,清军并未取得进展。
皮岛因位于海中,满洲铁骑虽然强大,但海战却非优势。
满洲军战斗力强,但不擅海战,只得依靠汉军和朝鲜水师。
然而,三顺王部队不愿攻打皮岛,因为岛上有他们的亲属。
而朝鲜军本就不情愿帮清军,也只是敷衍了事。
沈世魁意识到这次战役关系到自身安危,为此不惜费用,鼓舞士气并购置军械,皮岛守军的士气罕见高涨。
11
三月初八,皇太极见战事无进展,派弟弟阿济格率领精锐八旗护军增援。
然而,由于无法登陆,阿济格也无计可施。
三月下旬,形势越发不利,沈世魁求援明朝。
崇祯虽知皮岛军事价值趋低,但仍下旨援救。
陈洪范领军七千前来支援,加上皮岛军民共约一万七千人,战船二百多艘。
如此力量令清军难以攻破。
12
战况拖延,援军增多,皮岛更难攻陷。
阿济格决定速战速决,改变战术,由汉军和朝鲜军正面佯攻,而满洲八旗偷袭岛后。
他精心挑选一千多精锐,又抽出一百多名尖兵,由年轻护军校瓜尔佳•鳌拜带队。
他们登陆后点燃篝火,作为信号,随后主力部队内外夹击。
计划关键在于偷袭成功与否。
阿济格派出所有精锐护军,挑选一百多名为先锋。
鳌拜自告奋勇,立誓:“不得此岛,不复见王。”此人日后一战成名——瓜尔佳•鳌拜。
鳌拜画像
13
四月初八傍晚,海上浓雾遮天,清军借机登船,绕到皮岛西北。
夜间,汉军和朝鲜军掩护主力部队。
鳌拜带领尖兵成功登陆,点燃篝火信号。
皮岛守军见此大惊,沈世魁急忙派兵反击。
鳌拜仅率一百多人,对抗数千明军,坚守至二更时分(21-23点),后续部队上岸,稳固了阵地。
14
此时,战斗形势已明朗,清军在汉军和朝鲜军的协助下总攻。
满洲八旗源源不断登陆,皮岛守军混乱。
陈洪范早在四月初七撤退,只剩金日观等守东南。
当清军总攻时,金日观力战虽杀伤清军,但岛上守军彻底崩溃,抢船逃走。
金日观在不知队友撤退的情况下孤军奋战,最终阵亡。
15
作为主帅的沈世魁企图逃跑,但手下抢光船只,逃亡未遂,被愤怒的士兵绑送清军。
阿济格劝降被拒,沈世魁最后表现出一丝骨气,但已无力回天,最终被处死。
沈世魁作恶多端,他的死只能说咎由自取。
他在皮岛一手遮天,杀害刘兴治,策动兵变,强逼尚可喜,最终自食恶果。
明廷未给他抚恤,反倒是百年后大清谥他“烈愍”,历史真是诙谐。
16
因政治腐败和决策失误,明朝彻底失去辽东海上基地。
从1621年毛文龙建立东江镇,到1637年皮岛陷落,历时十六年的历史落幕。
1621年辽东形势图
1637年形势图
大清去掉了这块心病,终于可以集中力量准备与明朝在辽西进行战略决战。
皮岛的悲歌,也成为大明灭亡挽歌的序曲。
PS:
参见专家分析——
辽东失陷前,人口约50万,包括关门15万,山东4万,朝鲜(皮岛及周边)10万,后金占领区15万,战争损失3-5万。——《明代辽东都司人口问题分析》张士尊。
晚明辽东人口约45-50万。
河东失陷后,逃亡至山海关约4万,辽西宁、前约6万,山东及辽南海岛4万,朝鲜(皮岛及周边)10万。——《明代辽东沿海地区的人口变化及其原因初探》魏刚。
1637年皮岛失陷时,岛上17,000明军死伤上万,365水手及3,116妇女儿童被掳。
岛上得以逃脱者寥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