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1
从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包装上的“QS”标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SC”编号。这一变化源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规章《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SC”是“生产”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后跟14位阿拉伯数字。这14位数字从左至右依次代表:3位食品类别编码、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市(地)代码、2位县(区)代码、4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例如,“SC10632100200082”中的“106”代表食品编码饮料,“32”代表江苏,“10”代表扬州,“02”代表广陵区,说明这款乳饮料生产地址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这一变化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包装上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而不再要求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其次,新的“SC”编号完全可以满足识别、查询的目的。最后,取消“QS”标志有利于增强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对消费者而言,新标志“SC”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实现食品的追溯。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一经确定便不再改变,这不仅是对生产者安全生产的一种鞭策,也让消费者能够知晓食品原料来源、加工地点和生产时间等信息,买得更加放心、安心。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注意,2018年10月1日以后,带有“QS”标志的食品不会立即从市场上消失,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出市场。在此期间,市场上带有“QS”标志的老包装食品和标有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的食品将会同时存在。
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QS”到“SC”,不仅仅是标志的变化,更是监管理念的转变。“QS”体现的是由政府部门担保的食品安全,而“SC”则体现了食品生产企业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的主体地位,监管部门的角色也从单纯发证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持续监管。这种转变有利于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食品QS标志的停用和“SC”编号的启用,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将为消费者提供更有力的权益保障,也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