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程颐站在洛阳的伊川书院中,望着远方的山峦,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位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曾经是宋哲宗赵煦的老师,如今却落得个被贬谪的命运。回想起与宋哲宗的师生情谊,程颐不禁唏嘘不已。
程颐与宋哲宗的师生关系,始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年仅10岁的赵煦即位,由于年幼,朝政大权掌握在太皇太后高氏和守旧派宰相司马光等人手中。为了改变宋神宗的变法政策,司马光等人特意聘请程颐为崇政殿说书,负责给宋哲宗讲课。
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与兄长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程颐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他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
然而,程颐的保守思想与宋哲宗的政治理念存在巨大分歧。宋哲宗对父亲宋神宗极为崇拜,一心向往宋神宗那种变法图强、富国强军的政治理想。程颐越是教导宋哲宗因循守旧,宋哲宗就越发抵触。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最著名的一则故事是关于宋哲宗书桌的事情。当时宋哲宗使用的书桌是父亲宋神宗小时候上课留下的,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有些破旧。高太后派人将旧书桌抬走,换了一张新桌子。但是宋哲宗却又派人去把旧书桌给换了回来。程颐问宋哲宗是为什么?宋哲宗回答:“这是爹爹用过的!”程颐从宫里带出这个故事后,大臣范纯仁和吕大防吓得手脚失措、满头大汗。他们明白宋哲宗从内心里就欣赏变法派的政治主张,迟早会跟他们这些废黜了宋神宗新法的人清算的。
程颐与宋哲宗的矛盾不仅体现在政治理念上,还体现在礼仪制度上。宋哲宗登基后,朝廷改变了崇政殿说书的礼仪制度。在宋神宗以前,崇政殿说书给皇帝讲课时都是坐讲,为的就是突出北宋王朝尊师重道的祖制。但是到了宋神宗当皇帝时,聘请王安石为崇政殿说书。王安石老是给宋神宗灌输变法强国的新颖思想,得罪了非常保守的皇太后高氏。为了打击报复王安石,高太后在王安石讲课时故意让人抽走了坐椅,让其站着讲课。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惯例。
程颐任崇政殿说书一职后,斗胆向宋哲宗提出了老师应该坐讲,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宋朝尊师重道的祖制。高太后在朝会上询问大臣解决的办法。宰相王珪说,自己当年给宋神宗讲课都是站讲,于是程颐的请求被驳回。从此以后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800多年时间里,帝师讲课基本上都是站讲,就是拜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所赐。
程颐遇到个不听话的皇帝学生,自己提出的尊师重道的合理要求又被朝廷否决,一气之下,向朝廷递交了辞呈。北宋王朝开国一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位崇政殿说书敢以这样的理由要求辞职。高太后不但批准了程颐的辞职请求,还要对其严惩。后来还是在朝廷大臣的劝说下,才善罢甘休。
1102年,恢复新政的宋徽宗下令追毁程颐的全部著作。然而程颐的著作对巩固封建统治有用,在其门人保护之下,仍被保留下来,传于后世。1107年,程颐在洛阳病逝,终年75岁。因为朝廷的清算,洛阳地区凡与程颐有关系的朋友和门生都不敢去送葬。只有张绎、范域、孟厚、尹焞四位老朋友为其写了祭文。
程颐与宋哲宗的关系,是一个惨遭学生迫害的帝王师的悲剧。程颐本想以自己的学识和道德影响宋哲宗,使他成为一个明君。然而,政治理念的分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破裂。程颐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北宋政治动荡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