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资深心理导师黄启团在书中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位女学员向他咨询,说自己特别累,不知道还能撑多久,感觉近乎崩溃。
她换了好几份工作,但每份工作的工作量都很大。
领导总是把大量的工作交给她,而她的同事却很轻松。
回到家中,同样是她承担所有家务,老公什么也不管,只会看手机……
听完她的哭诉后,黄启团向她确认:听你这么说,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最辛苦的永远是你,而你身边的人都很轻松,好像所有工作都落在你身上,是这样吗?
“是的,就是这样”,女学员点头说道。
黄启团随即反问她:“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无法避免与他人产生影响。
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我们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有的人,教会别人如何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如何伤害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如何善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如何辜负自己。
简言之:别人的行为方式,都是你教的。
01
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能伤害你
作家杨绛曾言:你有不伤害别人的教养,却没有不被伤害的气场,若无人护你周全,请你在善良中带点锋芒,为自己保驾护航。
这世上,最不被珍惜的是什么?
是没有底线的妥协和原谅,是没有边界的善良和真心。
没有底线的妥协和原谅,并不会换来对方的感激,反而成了他们一直伤害你的资本;同样的,没有边界的善良和真心,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地消耗你的能量。
你的退让、你的迁就和宽容,在对方看来并不是善良,而是一种允许,允许他继续麻烦你、欺负你、伤害你。
人与人的交往中充满了试探。
当对方第一次做出让你不舒服的事情时,如果你选择了原谅而不是拒绝,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当对方第一次伤害你,而你及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便会清楚与你交往的界限和底线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真正伤害你,除非你同意。
伤害你的人,会反复伤害你,因为是你自己递刀给了他。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热播剧《县委大院》中的一幕:
作为职场新人,林志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甚至还帮同事一起做其他工作。
但他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尊重,同事小赵不仅抢了他的功劳,还把自己的工作全部交给他做。
本来不想和小赵计较“抢功劳”的林志为,彻底恼了,他决定不再忍让。
当对方再一次让他帮忙处理工作时,他一口回绝了。
“我没时间,主任让我写的稿子也挺着急了,要不你去问问他……”
小说《人间失格》中写道: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但你的不拒绝,却成了别人可以反复伤害你的理由。
因为,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能伤害你。
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不满,学会合理地拒绝。
虽然我们无法掌控别人的处事方式,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边界和底线。
有边界的付出,有底线的善良,合理拒绝,及时说不。
这不仅是与人相处的最好状态,更决定了别人对待你的方式。
02
你怎么对自己,别人就会怎么对你
看过一个网友的求助:
“男朋友手头紧,我一直替他省钱,但他一点也不心疼我,是我错了吗?”
女生和男朋友是奔着结婚去的。
在一开始的相处中,她舍不得男朋友花那么多钱,每次都很节省。
男朋友想带她去吃大餐,她说随便吃点就好了,只要能吃饱就行。
这样的次数多了,男朋友并没有心疼她的懂事和体贴,反而很多事都开始省了。
比如,各种节日,既没有精心准备的礼物,也没有提前做好规划,甚至连节日祝福都没有。
女生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因为这事委屈过无数次。
情人节那天,看到别的情侣都很甜蜜,而她连个礼物也没有,于是忍不住发了脾气。
男朋友敷衍地给她发了一个红包,算是赔礼道歉。
但她要的不是红包,而是男朋友的用心、在乎和珍惜。
女生说:
“我觉得很委屈,很失落,别人有的仪式感,我没有。
说出来就变成我计较,变成他的任务,不情不愿的逼迫,是我期待太高了吗?”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成本理论”。
指的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时,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还要看过去是否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概括来说就是:投入越多,越难放弃。
一个人在某段感情中的投入程度,与对方在他眼中的“价值”有关。
对女生来说,导致男友不心疼她的核心原因,很大可能是因为她没有真正心疼过自己。
在她和男友的关系中,她不舍得花男友的钱,不舍得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久而久之,男友会觉得你真的不需要花钱,不需要贵的礼物,廉价的东西就足够配得上你。
你怎么对自己,别人就会怎么对你。
你不把自己当回事,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你不尊重自己,别人也不会打心眼里尊重你;你看不到自己闪光点,别人也不会看到你;你不好好爱自己,别人也不会好好爱你。
03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听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从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中,可以看出真实的自己。
如果我们想让别人善待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摆明自己的态度。
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同你。
自媒体作家杨小米有个好友小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
工作2年多,积累了很多线下策划的经验。
这时,有不少人找到她,希望她帮忙做策划,不会花太多时间。
但小白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给了他们一份报价,详细说明各项具体费用。
这样沟通下来,因为要花钱,98%的人不再找她帮忙,但也有2%的人认可她的专业,愿意付钱继续合作。
面对无理的请求,小白坚持两个原则:一,如果真的不想做,直接以没有时间拒绝;二,明码标价,把私人请求转化成商务往来。
别人对你的态度,很多时候都是你教的。
你尊重自己的时间,认可自己的价值,别人也就无法小瞧你。
相反,你免费答应别人帮忙,付出时间和精力。
最后收获的,有可能是对方的理所当然,以及屡次三番的打扰。
不懂得拒绝的帮忙,是一种低价值、低成本的付出,最后消耗的是自己的人生。
不如在一开始,就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明确拒绝好过模棱两可的回答,表达不满胜过一再妥协。
毕竟,一个人怎么对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相处过程中,你无意识中教给他的。
与其教会他们消耗你的能量,伤害你的内心,不如教会他们尊重你的想法,肯定你的价值。
04
“费斯汀格法则”认为:生活中10%的事情是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决定,而另外的90%则是由我们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
也就是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你和他人的关系,或好或坏,其中都有你的一份功劳。
因为,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所以,要想改变别人对你的方式,可以先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看见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要自信,要满怀期待,要充分尊重自己;认同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专注于自身,过好自己的生活;喜欢自己,多爱自己一点,敢于拒绝,敢于说不,以取悦自己为目的。
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别人,而是用来好好爱自己的。
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绝,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强。
做个俗人,爱自己,爱生活,爱自由,善待自己,生活皆是成长,成长便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