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基槽验收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GB50202-2018),所有地基基础工程都必须进行验槽。那么,基槽验收究竟如何进行?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
基槽验收应在基坑或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前,需要准备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等相关资料。验收时,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建设等各方相关技术人员应共同参与。
天然地基验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 天然地基验槽前应在基坑或基槽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检验 ,检验数据作为验槽依据。但当承压水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或基础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厚度大于1m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对于换填地基、强夯地基,应现场检查处理后的地基均匀性、密实度等检测报告和承载力检测资料。 对于增强体复合地基,应检查桩位、桩头、桩间土情况和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对于特殊土地基,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应检查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地震液化、冻土保温、膨胀土隔水、盐渍土改良等方面的处理效果检测资料。
设计计算中考虑桩筏基础、低桩承台等桩间土共同作用时,应在开挖清理至设计标高后对桩间土进行检验。对人工挖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对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对大直径挖孔桩,应逐孔检验孔底的岩土情况。
验槽方法通常采用观察法和轻型动力触探法。 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轻型动力触探法则用于检查地基持力层的强度和均匀性、浅埋软弱下卧层或浅埋突出硬层,以及浅埋的古井、墓穴和空洞等可能影响地基承载力或基础稳定性的因素。
在基槽验收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局部硬土或软土等情况。对于局部硬土,可以挖掉硬土部分,或在其上部做软垫层处理,使地基均匀沉降。对于局部软土,如果厚度不大,通常采取清除软土的换土垫层法处理;如果厚度较大,则可能需要采用现场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撑墙(或支墩)至基岩进行局部地基处理。
基槽验收是确保建筑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验槽流程和细致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地基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做好基槽验收工作,才能真正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