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2024年,中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再次迎来调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按照2023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进行调整。这一调整范围涵盖了2023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具体到调整方法,将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以广东省为例,定额调整为每人每月加发30元;挂钩调整包括定比调整(每人每月按本人调整前基本养老金月标准的1.16%加发)和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缴费年限每满1年基本养老金月标准增加1元,超过20年的每满1年再增加1元);倾斜调整则针对高龄退休人员,如年满80周岁不满90周岁的每人每月加发30元。
这种调整方式体现了“普惠增长、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高龄倾斜”的原则。以一位80岁的退休人员张伯为例,他2023年12月的企业基本养老金为3700元/月,累计缴费年限33年。按照今年的调整方案,他每月的基本养老金将增加148.92元,达到3848.92元。
然而,3%的调整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回顾近年来的调整趋势,2005年至2015年期间涨幅基本在10%以上,但自2016年起开始进入下降阶段,从6.5%逐步降至2021年的4.5%,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4%和3.8%。这一趋势反映了养老金调整面临的挑战。
首先,经济增速放缓和物价涨幅较小是重要因素。2023年全年物价仅上涨0.2%,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仿。其次,“老龄化”和“少子化”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压力增大。随着退休人员数量增加而缴费人数减少,“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金制度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尽管如此,3%的调整比例仍能基本抵消物价上涨对退休人员购买力的影响,并提供一定的实际增幅。这体现了养老金调整的主要目的——保障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展望未来,养老金调整可能面临更大挑战。一方面,人口结构变化趋势难以逆转;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可能限制养老金大幅增长的空间。然而,3%的调整比例可能成为今后的调整下限,以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总的来说,2024年的养老金调整体现了政府在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方面的努力。虽然调整幅度有所下降,但仍然为退休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体现了国家对广大退休人员的关怀。未来,如何在保障退休人员权益和维持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之间寻求平衡,仍将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