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思源 | 声像蒙太奇与法国电影理论中的感知问题——以麦茨、德勒兹、朗西埃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声像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语言 ,不仅影响着影像的呈现方式,更深刻地改变了观众的感知体验。在法国电影理论中,麦茨、德勒兹和朗西埃三位理论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声像蒙太奇对观众感知的影响,为我们理解电影艺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麦茨(Christian Metz)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中提出了“电影语言”的概念 ,将电影视为一种具有自身语法和语义的符号系统。他认为,声像蒙太奇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剪辑,更是一种创造意义的过程。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组合与分离,蒙太奇能够产生新的意义,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麦茨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声像蒙太奇在电影叙事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它能够直接影响观众对电影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德勒兹(Gilles Deleuze)则从感知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声像蒙太奇如何塑造观众的感官体验。在他看来,电影是一种“时间-影像”,能够捕捉和呈现时间的连续性和断裂性。声像蒙太奇通过声音和图像的非同步、重复和并置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感知节奏,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到时间的流动和停顿。德勒兹认为,这种感知体验能够激发观众的创造力,使他们参与到电影意义的构建过程中。

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则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声像蒙太奇与观众感知的关系 。他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打破日常生活的感知模式,创造出新的感知方式。通过声像蒙太奇,电影能够挑战观众的既有认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朗西埃强调,这种感知的改变具有政治意义,因为它能够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三位理论家的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声像蒙太奇对观众感知的深远影响。麦茨关注其在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德勒兹聚焦于它如何塑造时间感知,而朗西埃则探讨了它在政治层面的潜在影响。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声像蒙太奇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然而,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声像蒙太奇的核心仍然是如何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组合来影响观众的感知。麦茨、德勒兹和朗西埃的理论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关注蒙太奇如何塑造观众的感知体验,以及这种体验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