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铁军:国内铁矿资源开发需适应新需求结构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近日表示,国内铁矿资源开发需适应新需求结构。这一观点反映了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提升国内铁矿资源供给能力的迫切需求。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征: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以及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9%,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4.6%。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同比下降6.5%,4月份第一周更是降至104.57点的低点。与此同时,进口铁矿石却呈现“量价齐增”的态势,前3个月进口量同比增长5.5%,进口均价同比上涨10.7%。

面对这一困境,骆铁军指出,钢铁行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如何以充足的产能满足缓慢下降的钢铁需求。他强调,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国产铁矿资源“量质齐升”来支撑。

事实上,我国铁矿资源战略保障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如鞍钢集团西鞍山铁矿项目已于2022年11月开工,中国五矿陈台沟铁矿项目开工建设等。海外权益铁矿项目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然而,骆铁军坦言,国内铁矿资源开发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问题包括铁矿资源勘查力度不足、项目审批建设困难、现有铁矿生产受到影响等。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应继续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快推动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发建设。同时,要做好国内铁矿资源开发的经济性评估,注重经济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三维动态平衡。

骆铁军强调,“我们并不主张不顾发展条件地扩大铁矿石开采量,而是主张让所有具备发展条件的矿产资源能够更多地被发现、更快地被利用,适度提升并稳定国内铁矿资源供给能力。”

这一观点体现了在保障钢铁行业资源安全的同时,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铁矿石国际贸易受到显著影响的背景下,适度提升国内铁矿资源供给能力,对于保障供应链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总的来说,骆铁军的观点指出了国内铁矿资源开发适应新需求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钢铁行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保障资源安全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