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1949年1月15日,经过29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天津战役尘埃落定。
华北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宣告解放,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并迅速启动战后重建工作,毛主席亲自提名年仅37岁的黄敬,担任首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
不过,这项看似平凡的人事任命却引起了广泛关注,其背后的原因与黄敬的独特身份密切相关。
他不仅是江青的入党介绍人,同时也是她的第二任丈夫。
黄敬原名俞启威,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之家,第二任妻子范瑾为他生育了两个子女,其中儿子俞正声曾官至正国级。
1912年,黄敬生于北京的一个官宦家庭,祖上是浙江的名门望族。
他的祖父俞明震曾在光绪年间担任提学使,主要负责教育事宜。
民国初期,他被任命为肃政史,类似于现在的总检察长职务。
俞明震在江南水师学堂担任校长时,大文豪鲁迅也在该校就读。
鲁迅赴日本留学时,俞明震特意为其送行,在鲁迅的日记中,俞明震多次被尊称为“俞师”,可见其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
黄敬自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逐渐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有志青年。
尽管家境优越,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社会资源和人脉,但黄敬并未因此安心过上公子哥的生活,反而拒绝了父亲为他铺设的前途,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黄敬在求学期间,深受革命思想的感召,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思想上逐渐倾向于马克思主义。
为了远离父亲的影响,他孤身一人前往上海,加入了左联旗下的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参与进步文化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黄敬考入国立青岛大学,积极参与进步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
随着革命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作为学运领袖,开始独立组织和领导学生游行,甚至还曾率领进步学生向南京政府请愿,这一举动也彻底宣告他与家庭的决裂。
当时,黄敬和江青都是国立青岛大学的学生。
相较于家庭优渥的黄敬,江青的家庭条件一般,她能进入这所大学,还多亏了黄敬的姐夫赵太侔。
当年,拥有艺术天赋的江青在堂叔资助下进入山东省立实验戏剧学院学习,而赵太侔正是该校的校长。
赵太侔非常欣赏江青的才华,后来调任国立青岛大学担任教育长时,江青在他的引荐下进入了这所大学读书。
由于经济拮据,赵太侔还帮她在大学图书馆找了一份兼职工作。
黄敬的姐姐俞珊正是赵太侔的妻子,所以,当黄敬结识江青后,便对她展开了热烈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年仅17岁的江青已经结过一次婚,她的前夫是济南富豪之子裴明伦,但两人婚后仅两个月就离婚了,堪称“闪婚”。
在黄敬的引领下,江青加入了“海鸥剧社”,并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2年,两人成为夫妻,婚姻关系一直维系到1937年。
黄敬入党后成为江青的入党介绍人。
后来,黄敬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江青也于一年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黄敬出狱后,继续积极从事革命工作,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他的工作能力非常突出,担任北平市委书记时年仅25岁,革命经历非常传奇,与黄克诚、黄火青并称为“三黄”。
黄敬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再加上在狱中饱受折磨,导致健康状况极差,甚至在工作岗位上累倒。
1944年,他在组织的要求下回延安养病,但始终放不下革命事业,很快又重返工作岗位。
天津解放后,37岁的黄敬被毛主席钦点为首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这体现了毛主席对他工作表现的高度评价。
三年后,他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随后当选为中央委员。
黄敬与江青分手后,于1939年结识了第二任妻子范瑾,二人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俞敏声和俞正声。
后二子俞正声后来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官至正国级。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黄敬年仅46岁便因病去世。